“刘老师,我儿子考上重点高中了,这次中考他发挥得特别好!太感谢您了!”暑假期间,家住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的胡女士难掩内心喜悦,向该地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刘春华报喜。
此前,胡女士曾深陷焦虑:面对中考压力,儿子一度情绪不稳,出现厌学情绪,还沉迷手机。通过育人中心的帮助,这个状态波动的少年实现“逆袭”。
2023年,孝南区整合教育、妇联、民政、团委等多部门力量,成立区级协同育人中心。该中心创新构建覆盖区、乡、村三级的实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同步开通外网宣教平台和内网预警协同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发力,为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讲堂、干预处置等多元化服务,并入选教育部“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小伟(化名)是孝南区某乡镇初中生,父母离异。2024年秋季开学后,小伟的父亲外出务工,独留小伟在家。因缺乏监护与亲情陪伴,小伟情绪波动加剧,频繁逃学。学校通过区协同育人平台发现小伟的红色预警后,向属地专班发出干预请求,各方迅速响应:属地政府安排社区人员担任代理家长,区公安分局联系小伟的父亲,区检察院依法向家长送达督促监护令,区育人中心组织教师、心理专家和政法干部,为小伟提供心理疏导及法治教育。
很快,小伟的父亲选择返乡陪伴孩子。该中心还联合社区,帮助小伟的父亲就近解决就业,以期实现“监护就业两不误”。小伟最终顺利回归校园,恢复正常生活。
过去,民政、卫生健康、政法等部门的信息如同“孤岛”,像小伟这样家庭情况相对特殊的孩子,学籍在学校,监护信息在民政,心理状态在医院,各部门数据不互通。如今,协同育人中心作为枢纽,以“一对一保密拷贝”的方式实现数据联动。“就像给孩子成长装了‘雷达’,哪里有隐患,多部门立刻‘组队’解决。”育人中心心理咨询师曾燕兰介绍。
协同育人,学校争当“排头兵”。孝南区打造“校内+校外”心理健康服务矩阵:全区65所中小学校全部设立“阳光成长室”,校外布点4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实现高、初中及城区完小全覆盖。同步上线特殊身体、特殊心理、特殊家庭、特殊行为“四类学生”数据库,为3700余名重点学生提供动态追踪与个性化支持。
家长育人能力建设同步“升级”。全区中小学“家长学校”挂牌全覆盖,“家长课堂”线上推送课程精准指导,线下实训提升沟通技巧,助力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法宝”,推动家校同频育英才。去年仅此平台线上线下共举办讲座培训超550场,吸引师生家长17万余人次上课“充电”。
引入社会力量。目前,孝南区在46个社区建立“五老暖心站”(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记者注),调动“五老”人员担任“义务家长”“代理家长”,结对帮扶困境学生、社区矫正对象,在感情上关怀、生活上关心;“五老”干部甚至直接走进协同育人中心轮值,对接中心、联合属地做好重点学生信息交互、信息预警、关爱干预等工作。
作为孝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首批“五老”志愿者之一,张望喜每周会准时出现在学校的“红色故事角”,用亲历的生活变迁讲活历史;逢年过节还为两名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
这名退休老教师感慨:“以前学校遇到难题只能自己扛,现在是多部门一起上。像我们‘五老’志愿者,就是参与协同育人的社会力量。”在孝南,像张望喜这样的“五老”志愿者有185名,他们带着几十年的专业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用长辈的温情打破家校沟通的壁垒。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协同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该中心组建了一支162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及区级心理咨询师资团队,每学期组织开展“心”宣讲、“心”交流、“心”体验、“心”展示等主题活动200余场次,多点发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刘春华的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很多家庭的蜕变轨迹。一名来自乡镇的母亲在参加她的家庭教育讲座后,开始关注孩子的情绪,并在孩子情绪低落、自己又无力疏导时,选择“借力”。“孩子没想到老师给予了那么多接纳、欣赏和认可,于是打开心扉跟我聊想法,困惑烟消云散。”刘春华回忆。
自协同育人机制运行以来,孝南区教育局关工委深度参与“实体、外网、内网”三大平台建设,一组数据为成效写下注脚:实体平台响应需求,累计接听热线咨询2445人次,受理个案指导1475例,筑牢线下服务根基;外网平台强化宣导,吸引7.3万家庭关注,编发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文章1842篇,实时解答家长咨询1900余次,构建云端教育共同体;内网平台精准干预,流转重点预警信息2100件次,紧急联动化解危机个案38件次,实现风险干预“零延误”。
“三大平台数据联动,发挥线上枢纽在预警响应、资源调配的核心作用,为区域协同育人机制提供坚实支撑。”区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主任黄海华说。
今年5月,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行,由孝南区教育局编制的《数字赋能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案例脱颖而出,受邀参加大会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成果展。
做过多年中学教师的刘春华说:“教育不是独奏,是交响乐,每个参与者都让成长乐章更动人。”
本报武汉8月4日电
张望 田娣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