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短视频不能“短”了底线
创始人
2025-08-04 17:03:04
0

(来源:人民网)

转自:人民网

感人至深的视频,原是刻意摆拍的剧本;绚烂夺目的画面,藏着诱导消费的陷阱……近期,北京启动“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剑指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及违规引流营销等不良行为,已清理违规信息42.7万条,处置违规账号3.5万余个。

如今,刷短视频已成为大众日常消遣的重要方式。部分社交账号却打着“真实”旗号,用虚构故事收割流量,刻意隐去“场景虚构”的标注,“明目张胆”地欺骗公众。有的视频里,男子街头“偶遇”女性,演绎“抓100个老婆回家”的低俗剧情;有的偷偷拍摄公共场所他人画面,侵犯隐私却自诩“纪实”;还有人穿夸张服饰扮成农民磕头求雨,以丑化博眼球……这些内容极易引发对立情绪,扰乱公共秩序。

网络空间的健康运转,依赖于真实可信的信息基石。若虚假信息大行其道,受众真假难辨,网络秩序将遭受重创,社会基本共识也可能被动摇。因此,必须以法律为利剑,让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对置法律于不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破坏公共秩序的创作者,依法追究民事乃至刑事责任,方能以儆效尤,遏制歪风邪气。

自7月24日起,中央网信办在全国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聚焦恶意蹭炒、歪曲事实、以假乱真、专业领域不实信息等问题,此次处理40余万条违规短视频,正是及时为平台“排毒”,大快人心。而常态化的雷霆整治,就是要让心存侥幸者闻风丧胆,通过抬高违法成本,从源头遏制短视频领域的不正之风。

短视频生产者要明白:“流量至上”的陷阱看似诱人,实则饮鸩止渴。唯有坚守法律底线、道德准则与社会责任,才能行稳致远。那些试图靠虚假内容瞒天过海的视频,或许能暂时骗过平台和部分网民,但经不住时间检验与部门核查,最终只会自食恶果。事实早已证明,违背公序良俗赚快钱,终究得不偿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江苏为41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 转自:微讯江苏“如果不是政府帮我缴满15年的养老保险,现在根本没法按月领养老金!”刚刚办理完城乡居民...
丰立智能:拟定增募资不超7.3... 人民财讯8月4日电,丰立智能(301368)8月4日晚间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7.3亿元,用于新能源汽...
丛林赴北京密云 河北兴隆现场督...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丛林先后赴北京市密...
德国最大Döner肉厂罢工升级... (来源:DOLC)快餐店面临肉荒?Birtat员工罢工或将永久改变德国Döner行业德国著名Döne...
圆满成功!祝贺银河航天! 北京时间2025年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