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物业+养老”模式的探索,以破解居家养老服务碎片化、成本高、风险大等难题为目标,为激活银发经济社区入口提供了创新样本。但服务权责模糊等问题仍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许多物业虽重视养老服务,日常也会为社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但在“物业+养老”模式探索中,既要保障基础服务的普惠性,又需为增值服务留出空间,这就需要明晰服务权责。如甘泉路街道新长居民区推出的“物业+养老”服务项目清单,针对不同老年群体设置托底保障、公益有偿等差异化价格,让老年人有选择的自由。
物业跨界养老的难点在于服务基础性与需求专业性的矛盾。物业公司需与专业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建立深度合作,形成“物业基础服务+专业机构增值服务+志愿者情感支持”的生态闭环。如欧阳路街道,老人提出服务需求后,由物业公司判断能否承接;若无法完成,则将需求转至街道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协调其他助老机构承接,形成闭环。
“物业+养老”的本质是通过社区场景重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需要在商业逻辑与人文关怀间找到平衡点,为市场化运作划定边界,为风险防控筑牢堤坝,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使社区成为银发经济的“入口”,让更多老人享受“家门口”服务的专业与便利。
原标题:《新民快评丨明晰权责促“物业+养老”更优》
栏目编辑:郁晶陶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