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向输血”到“双向赋能”
创始人
2025-08-04 08:05:43
0

  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核心体现,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这一长期困扰教育公平的难题,需要系统性思维与创新性实践。耀州中学通过与成都七中合作办学,形成的“双师协同”模式,通过技术赋能与教学协作正在为这一问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破局之钥”:从“输血”到“造血”

  教育不均衡要想破局,需要借助国家级名校让优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才能弥补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优质资源如何选?选什么?怎么选?成了摆在耀州中学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个时候来自秦巴山区的一所学校亮眼的成绩吸引了耀州中学的注意。

  “我们是2024年8月去的石泉中学考察,我们首先是被他们耀眼的成绩吸引,石泉中学作为一所县域高中,他们学生的成绩十分亮眼。我们考察发现,曾长期面临优质生源流失的石泉中学采用了成都七中的双师教学模式以后,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再者是学生们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向上的,对于成都七中教学模式的认同感很强。”耀州中学教研室主任冯辉说。

  耀州中学的老师们从2019年到2023年期间往返成都七中数十次,前往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石泉中学、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西安高级中学、渭南高级中学、咸阳市实验中学等与成都七中合作的学校几十次,坚定了与成都七中合作办学的信心。

  2024年,耀州中学与成都七中正式战略签约,耀州中学高质量发展携手成都七中云端启航。传统教育资源不均的根源在于“集中化”与“单向流动”——优质师资、课程、设备往往集中在发达地区或名校,薄弱校只能被动接受有限资源。那么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呢?双师协同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云端+本地”的深度融合,重构了资源分配的底层逻辑。

  “咱们学校的作息时间和成都七中完全保持一致,实现了教研活动一体化,让成都七中的优质资源辐射到咱们学校来,后续研讨的时候,主要是结合咱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之更贴合学校情况。经过多轮次研讨,老师对课堂投入的更多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耀州中学教学副校长付伟告诉记者。

  “双师协同”能否成为教育公平新解法?耀州中学双师协同创新班运营一年多师生又有哪些新感触?

  学生:从“跟跑”到“领跑”

  教学方式好不好,学生是一线参与者,感触最深刻。

  “最开始上创新班的时候,我觉得难度比较大,现在逐渐适应了,我觉得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更多了。这一点在英语课上感触更深,刚上创新班跟成都七中老师的直播课,最开始全英课堂我连老师的基本指令都听不懂,现在英语口语、听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耀州中学高一(1)班学生赵子男告诉记者。

  作为优秀学生,赵子男有幸被选派到成都七中和那边的学生一起学习了一周,这一周的学习让他感触良多。

  “我觉得他们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乐于学习’的感觉,大家的学习主动性非常强,身处这样的环境就会让你自发地想要去学习。”赵子男补充道。

  “去成都七中参观,我们首先被文化底蕴吸引,整个学校呈现出的责任意识让人惊叹,当天咱们学生就跟着一起上晚自习,那边的学生对时间的把控十分精准。咱们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作答,回答得也非常精彩,得到了成都七中师生的认可。最后一天晚自习本可以不用去了,咱们学生主动申请,仍然一起上了自习,还是想和那边的小伙伴一起共同奋斗,一起努力。”带队老师冯辉说。

  这次参观学习,也让学生看到了差距,回来后学习更加努力。

  “咱们的孩子一开始是非常胆怯的,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也变得勇于发问、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从羡慕远端学生的优秀再到为自己的巧思妙解喝彩,课堂上开始频频出现了掌声。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了从‘向优秀学习’到‘与优秀同行’的转变。”耀州中学高一数学老师王燕说。

  教师:从“单打独斗”到“团队成长”

  双师课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双向实时交流,异地同堂合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本地教师需要对线下课堂进行课堂管理,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进督导、巩固练习、批改作业等。

  “各位老师,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云备课’了,这一次备课我们主要解决期末考试复习准备,这一次复习的重点在应用几何、统计概率这一块……”学期末,记者走进高一数学教研组,王燕正在和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二次备课。

  “之前的备课是教研组的人面对面备课,我们参与成都七中的“云备课”后,备课的目标更明确了,我们和前端老师及时反馈情况,老师也能及时给我们解答问题,帮助彼此打开教学思路。参与完云班备课后,我们也会集中学校整个高一年级备课组共同备课,把云班里好的备课经验分享给大家,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王燕告诉记者。

  “我觉得前端老师课堂上扩充的特别多,补充了很多内容,他会查很多近期的学科资料,在讲课的过程中随时补充进去,这一点对我的触动特别深,无论是对孩子们眼界的扩充,还是现在教育改革方面,都非常好。”耀州中学生物教师贺星说。

  区别于传统的“远程录播课”,双师协同强调云端名师与本地老师的“课前共研、课中协同、课后复盘”。本地老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情反馈的采集者、个性化辅导的实施者,使资源落地更具针对性。

  “对于双师协同来说,如何保证学生在网课节奏中,还能保持高效学习,我们主打的是‘不预习不进课堂,不复习不做作业’,我们在第二天上课前,就已经提前派发给学生一张学习单,让学生提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通盘理解,第二天学习的时候,就是带着问题去学,也解决了学生思考深度不够的问题。我们通过让学生课后复习来整合本节课知识,让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方向,更能理解课堂内容。”王燕说。

  “双师课堂解决了之前大班教学时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痛点,我们成了课堂的辅导者和落实者、学情的反馈者,我们会在课堂里不断巡查,发现学生有疑惑、走神的现象,立刻进行提醒。普通的课堂里,你既要讲课又要板书,还要调整思维,对学生的关注度没有这么高。现在碰到学生有难理解的知识点,我们会记下来,在自习期间,给学生们再次讲解,进行专题性辅导,如果是个别孩子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会在课下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贺星说。

  师资培养:从“个体成长”到“团队共生”

  教育均衡的关键在教师。双师协同通过“师徒制+项目制”培养本地教师:云端名师定期开展教学示范、课例点评,本地教师则参与课程开发、学情分析,在协作中提升专业能力。

  “过去备课靠‘猜’学生的难点,现在有学情数据支撑,能精准设计分层练习。”贺星说。

  这种基于数据的教研协作,让薄弱校教师快速掌握“如何教”,而名校教师也能从合作校的真实学情中反哺教学改进,实现“教学相长”。这种“造血式”培养让本地教师从“依赖名师”转向“自主成长”,从根本上缓解了优质师资短缺的问题。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复制名校”,而是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这才是双师协同的意义所在。

  “成都七中教师每两个月会来一次,在学校工作一周,随机进入课堂,观察老师的教学行为,针对后台数据,进行交流座谈、反馈听讲情况,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点评。”付伟说,只有当双方形成共同育人的价值共识,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先把目前创新班的孩子培养好,后续我们将持续扩大创新班班额和比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学校的师资力量得以提高。我们也要担负起辐射其他地区的责任,共同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有效提升。”付伟说。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双师协同”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教育者对“公平与质量”的执着追求。它的意义,远不止于课堂的变革,更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教育均衡的意义,远不止于“让每个孩子有学上”,更在于“让每个孩子上好学”,不仅关乎个体的命运转折,更关乎社会的良性运转。

  从成都七中与耀州中学牵手合作,双师协同到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的实践正在书写一个朴素的真理:当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样的社会,也必将更加公平、更有温度、更具希望。

  双师协同模式以技术为桥梁、以协作为纽带,通过“云端共享”与“本地适配”的结合,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经济、师资的壁垒,惠及更多学生。这一模式不仅回应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命题,更探索出了一条兼具效率与公平的教育均衡路径:

  它证明,当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当名校引领与本地成长相协同,教育公平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理想,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足球盛宴点亮盐城射阳海通镇乡村... 转自:扬子晚报8月3日晚,射阳县海通镇以“点亮星夜”为主题,在射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足球观赛活动...
民营房企反扑 文/乐居财经 林振兴 魏薇 李奕和前不久,上海土拍,民企祺祥旺宇置业花了12多亿拿下徐汇衡复地块,楼...
港股半导体股走强,华虹半导体涨... 格隆汇8月4日|港股半导体股走强,其中,顺泰控股、英诺赛科涨超7%,上海复旦涨超6%,华虹半导体涨超...
张掖市筑牢返贫防线持续巩固拓展... 产业就业双驱动 政策关爱齐发力我市筑牢返贫防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张掖日报记者 祁晓蓓  清...
41家硅料企业被节能监察,创业... 消息面上,工信部对41家多晶硅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新国标一级能耗要求电耗低于41kWh/kg,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