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洛杉矶奥运周期的首场国际大赛,中国泳军交出2金6银6铜的答卷,在奖牌榜上排名第六位。
传统强队美国与澳大利亚高居前两位,分别拿下9金和8金。拥有超级明星马尔尚和麦金托什的法国和加拿大,各取四金紧随其后。
面对越来越“卷”的竞争环境,“蛙王”覃海洋强势归来、新星于子迪惊艳亮相无疑令人欣喜,但多位奥运冠军状态起伏,也为中国泳军鸣响警钟。
制造赛事最大冷门的潘展乐,在100米、200米自由泳早早出局;情绪几度崩溃的徐嘉余,在50米、100米仰泳双线失守;张雨霏、汪顺依然在接力项目中肩负重任,却都未能站上个人项目的领奖台……对于这些明星选手而言,经历两个奥运周期的交替,状态起伏本在情理之中,但失意背后原因各异,需要逐一剖析,为重新出发校准方向。
作为中国泳军新一代领军者,潘展乐的新加坡之旅难负期待。复盘失利原因,“飞鱼”坦言奥运登顶后陷入迷茫,有过盲目自信,也曾失去目标,训练不够系统和专注。
“单项失利对我来说是一次比较大的打击。”面对不进则退的残酷竞争,潘展乐已经开始自我反思,“这次世锦赛汲取的经验特别多。奥运会后这一年,所有人都在提高,我们原地踏步就是退步。如何继续向洛杉矶奥运会出发,是当下最值得研究的事。”
与潘展乐需要“收心”不同,早已全心投入备战的徐嘉余,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挫败感。这位七战世锦赛的老将,希望通过科学高效的训练,更好地延长运动生涯。他带着“不破不立”的信念,广泛汲取仰泳强国技术精髓,原本期待自己刻苦钻研的新技术,能在世锦赛的“高端局”派上用场,结果却令他倍感失望。
“前所未有的无力感,非常煎熬。”情绪失控后的泪水里,满是“甲鱼”有心无力的伤感。即使他将失败诗意解读为——“当岁月和变革同时进行,所产生的奇妙效应”,仍难掩骨感现实的无奈。这无奈中有技术革新的阵痛,更有独木难支的沉重。
“或许成功的概率很渺茫,但如果不尝试,可能我们未来就没机会去留下一些中国仰泳的痕迹了。”独撑中国男仰多年的徐嘉余,已经圆了奥运冠军梦,但仍未等来合格的接班人。对他而言,高龄更改技术的动力,有超越自我的决心,更源于团队的责任。
作为混合接力雷打不动的第一棒,“甲鱼”的仰泳优势是中国队频频取得佳绩的关键因素。一旦强棒变弱棒,“木桶效应”将对中国泳军接力项目的前景带来重要影响。
同样身为老将,“翻越山丘”的汪顺和张雨霏,直面单项竞争力不复从前的现实,更多地享受比赛过程。而在多个接力项目中,如劳模般频繁出战的他们燃尽所有,无论预赛还是决赛,倾力助队伍保持争冠实力。
“如何在密集赛程里分配好体能,特别是持续到最后的接力项目,还需要适应和调整。”在压轴上演的女子4×100米混合接力决赛中带队拼下一枚铜牌,张雨霏如释重负。决定了要游向洛杉矶的她,坦言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老将身后,中国泳军需要更多的接棒者。
原标题:《游泳世锦赛|潘展乐低迷,徐嘉余崩溃,奥运冠军状态起伏为中国泳军鸣响警钟》
栏目主编:沈雷 文字编辑:陈海翔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文汇报 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