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成岗 王岩
7月29日,徐州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9.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这一数字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较徐州一季度的增速5.9%,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记者看来,今年向“万亿之城”迈进的徐州,在半年“成绩单”背后展现出“三重效应”——产业板块释放集群效应、消费板块放大网红效应、功能板块激发争先效应,助推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产业板块释放集群效应
7月26日,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在徐州市举行。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江苏师范大学聚焦“先进激光材料与装备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与多所高校发布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签约一批校企合作项目。该校校长杜增吉说,学校与徐州高新区共建“需求牵引—协同创新—产业培育”融合模式,将打造中红外激光应用技术创新联合体。
新材料产业是徐州重点打造的“343”创新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去年和集成电路与ICT产业、精品钢材产业均达到“500亿级”,再加上“千亿级”的食品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工程机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构成了徐州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总规模达到7800亿元的“343”创新产业集群,在今年延续良好发展势头,不断释放集群效应。上半年,产业集群实现产值同比增长6.1%,其中有四大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增长16.2%的工程机械产业,集聚了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数千家企业。今年以来,徐工不仅在国内市场发力,还多次在国际舞台亮出“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从参加慕尼黑宝马展到主办国际客户节,徐工在远征全球的进程中,已将国际化收入占比提升至46%以上。
“343”创新产业集群如同在足球场上摆出全攻全守的“343”阵型,全力保障徐州经济稳住基本盘,全速向前冲。上半年,徐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列统的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特别是先进制造快速发展,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
消费板块放大网红效应
为了看“苏超”比赛,52岁的西安市民孙利军和3位朋友驱车800多公里来到徐州。“我们没买到票,但觉得在场外感受下氛围也好,就在奥体边的博览中心参加了‘第二现场’观赛活动。”在返程前,孙利军特意在“第二现场”球迷微信群留言:把子肉吃了、地锅鸡吃了、烧烤也吃了,宝莲寺去了,球赛看了,徐州真给力!
作为热度不减的网红旅游城市,徐州借力“苏超”持续放大网红效应。徐州文旅部门通过与客队城市协调联动推出国有景区免费、非国有收费景区半价优惠、美食住宿消费礼包等措施,激发赛事文旅市场消费潜力。上半年,徐州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3212.37万人次、游客消费102.85亿元,分别增长10.54%、12.89%。
“我们的夜肆市集设置了77个摊位和市民舞台,晚上还有大学生来演出,进一步激活了夜间经济。”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经理申节说,街区组织的“苏超”观赛、复古派对、古风游园等活动同样受到游客欢迎,街区今年入围“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名单。
包括回龙窝在内,徐州重点打造的“彭城七里”城市更新项目在今年加快推进。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用文化赋能下圆墩遗址广场、文庙街区、黄楼等一批重要点位,聚合博物馆、书局、潮店等文旅商资源,让“七里”沿线形成多点开花的热门景区和消费业态。
数据显示,上半年徐州全市社消零总额达2256.2亿元,同比增长7%,总量、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二。外来消费持续增长成为一大亮点,各大商圈整体外来消费占比超30%,节假日中心商圈这一占比更是超50%。
房地产市场同样运行稳定。省住建厅统计,上半年徐州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量同比保持“双增长”,总成交面积位居全省第三。延续“卖旧换新”和青年人才购房补贴,上半年分别带动住房消费6.87亿元、4.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2%、73.8%。“作为研究生,我购房时获得的优惠券可直接抵扣首付12万元。”来自河南的王晓红,前不久在新城区买房成了“新徐州人”,对购房政策赞不绝口。
功能板块激发争先效应
时不我待谋发展,聚精会神抓项目。徐州各个区域的功能板块你追我赶、快马加鞭,形成了“群马争先”的良好局面。
“到6月底,仅用半年时间我们3个厂房完工,现在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最多时有近400名工人一起施工。”在徐州经开区省重大产业项目——博鼎新能源发动机项目现场,项目建设负责人刘天宏充分感受到只争朝夕的“经开区速度”。
泉山区建成徐州首个低空一体化服务平台,布局118个无人机机巢点位,提供无人机驾驶员、低空测绘、低空安全等“多证”服务,该平台荣获全国2025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优秀案例。
光因钙钛矿电池生产、云意大功率分立器件及智能无刷电机扩建、申通为群快运智能分拣基地……铜山区18个科技水平高、产业带动强的市重大项目稳定运行,上半年贡献新增产值23.56亿元,成为拉动铜山工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新增量。
“竞”字下,聚“合”力。徐州项目招引的脚步持续提速,上半年,全市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57个,协议总投资1089.5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签约落地10亿元至50亿元项目50个、50亿元项目3个,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2个、2个。而且产业结构向优,“343”创新产业项目占比达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