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每日两次防溺水打卡,守护安全还是加重负担?
创始人
2025-08-02 07:37:42
0

近日,云南某县要求学生家长每日必须在手机上完成两次“暑期安全提醒”打卡一事引发网友热议。

据澎湃新闻报道,不同学校的打卡方式并不一样,有的是阅读“防溺水文字提示内容”,有的是观看防溺水视频,有的甚至规定了打卡的具体时间段,若未按时完成打卡,则会收到老师在班级群中的点名提醒或电话催促。“放假了也放松不了”,部分家长和老师表示不满。对此,该县教体局的工作人员解释:“每天只是打两次卡,动动手指头的事,目的是把学生管好。”

“动动手指头”就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吗?即使初衷是好的,一天两次的打卡要求,其实际效果与投入精力是否匹配?“如若因未完成此项工作而导致学生暑期出现安全事故,责任则由班主任承担”,这种责任归属逻辑是否过于简单?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暑期安全工作通知中明确要求,“避免出现签订责任书、‘一刀切’、频繁打卡等形式主义做法加重教师负担”。面对前述“打卡工作”,除了家长要按时“动动手指”,班主任还要承担起逐级上报、按人头督促等工作,碰到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家长或老人,班主任还需每天耗费大量时间进行人工通知。不得不说,这样的打卡,不仅麻烦,还很耗费心力。

老师在班级群点名未打卡的学生

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学生的防溺工作的确是重中之重。但要看到,暑假期间,学生脱离了校园管理,家长也往往难以全程看护,再加上部分学生对自然水域风险的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浅水区玩玩没事”的侥幸心理。要降低青少年溺水事故发生率,自然不能只停留在让家长“打卡”这种单一方式上,还要形成全社会联动的合力。

早在2018年,河南省平顶山教育局在河边安装了“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系统”,近年来,不少省市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无人机巡航和红外感应系统,提升了监测预警处置的成效;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在暑假期间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游泳馆、因地制宜打造了安全亲水点,并配备了游泳教练员和救生员,满足了孩子们夏日玩水的需求;湖北荆州市通过社区的暑期托管班开展模拟救援互动课堂,让孩子们强化了实操记忆。这些举措,无一不在托举着孩子们的平安假期。

截至发稿,当地已有部分学校已群发通知要求,从今天起不再进行暑期防溺水早晚打卡,改为“每晚8点前报平安”的简化版。除了政策的调整,该县在物理防护和技能培训上也有着积极的行动:排查危险水域、设置警示牌和隔离栏、配齐救生设备等。

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既快乐又安全的暑假,不仅承载着每个家庭的美好期盼,更检验着现代社会治理的能力。如何让安全防范既有实效又充满温度?值得各方思考和探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扣子要做 Agent 时代的 ... 内容编辑丨特工少女 特工小天 技术支持丨特工小鹏 未来不会是一家公司定义所有 Agent,而是成...
窃取华为芯片技术!前海思14名... 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前华为海思员工共14人被判...
宁夏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张斌、柳... (来源:银川晚报)宁夏检察机关依法对张斌决定逮捕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应急管理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张...
宫女出宫为何无人敢娶 原因出在... 宫女出宫为何无人敢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现...
360与柳职大共建人工智能产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