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兆朋
东坡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意是说,评论绘画用形似作为标准,这种见解就跟小孩子差不多。朱臣笔下的《香雪图》一舍大墨块着色的常用表现形式,改用一根根线条来描绘瑞雪弥漫里的雄鸡和梅花,雄鸡气宇轩昂,寒梅傲雪凌霜,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意境。外在无形似有形,内在勇猛精进,是朱臣笔下作品透露的一种独特气息,这股气息不仅体现在朱臣的艺术创作中,还贯穿于他教书育人、参政履职的点点滴滴。
求索: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朱臣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长春。童年的许多个黄昏,他依偎在奶奶身旁,凝视着落日与晚霞。晚上,奶奶就在身边剪窗花,随着剪刀开合、纸片漫卷,栩栩如生的禽鸟走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落霞与孤鹜齐飞”“翦彩为人起晋风”的曼妙景色,在孩童初蒙的认知世界里悄然埋下了艺术的种子。朱臣刚上小学,父亲为他请了专业老师,开始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后来,他进入长春市艺术中学学习,经过长期的艺术熏染和技法练习,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功底。
1984年,朱臣考入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中国画。吉林艺术学院作为蕴含着延安鲁艺红色基因的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是东北地区美术创作重镇与美术教育基地。在吉林艺术学院的学习经历,成为朱臣艺术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这里,朱臣得到了胡悌麟、李巍、甘雨辰、许占志等一批在画坛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的言传身教。他主攻写意花鸟,围绕笔墨、造型、布局等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进行精细研究和专业训练,艺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齐派艺术的传承者,朱臣的花鸟画起手在内涵,以神切入,以形写神,在写实与意象之间自然游走、游刃有余。他画的《香雪图》等一系列作品,不在状物之形,而在写心之气,通过物象表达对时代的理解、对地域的感受、对生命的认知。运笔挥毫间,纸上景物增添了一股流动的气韵,呈现出勃勃生机。
很多艺术评论家对朱臣笔下的雄鸡颇为赞赏。在他的画里,雄鸡不再是庖中之物,而是充满自信和灵慧的生命。朱臣说,雄鸡是吉祥的象征,是身兼文、武、勇、仁、信的“德禽”。朱臣通过雄鸡这一物象,把自己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把握和对思想内涵的表达展现得淋漓尽致。
数十载潜心画艺,笔耕不辍,朱臣在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同时,也在专注寻找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美学语境。“新时代绘新画卷、新文化展新作为。”朱臣说,“这个时代是个融合的时代、跨界的时代,书画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保持不懈、鲜活的状态,在与时俱进中推动艺术形式与艺术精神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找到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的最佳契合点。”
传承:做一名优秀的民革艺术家
去年7月,“水墨清华”——民革党员、青年书画家苗建华中国画个人作品展在吉林长春举行,作为苗建华的导师,朱臣参加了画展开幕式。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传承艺术学脉、践行责任担当的道路上走得扎实稳健,朱臣感到很欣慰。
1988年,朱臣留校任教,历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美术学院教学院长、院长,研究生学院院长。潜心执教三十余载,朱臣收获了桃李芬芳,也悟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含义。
在这次画展前不久,朱臣参加了第五期民革全国美术书法专业骨干培训班,现场聆听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以“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民革艺术家”为题作的报告。“作为民革艺术家,必须有一个坚定的政治信念,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永远都不能有丝毫犹豫和动摇。”“民革艺术家要具备高尚的品质和人格,要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善于团结,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还要心怀天下、热心公益、扶危济困。”这是一堂深刻生动的政治修养和个人修养课。结合一段时间的思考,朱臣与民革书画家们,围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民革艺术家”进行了深入讨论,碰撞出很多思想火花。
朱臣因书画与民革结缘,又在民革组织中涵养了家国情怀、提升了艺术造诣。他加入民革组织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了周昔非的感召。周昔非是一名民革党员,也是吉林省德高望重的书法艺术家,于1983年发起成立吉林省中山书画院,聚集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书画艺术家,在凝心聚力、助力民革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周昔非先生已故多年,我们至今还保留着他的民革入党申请书,把它放在民革吉林省委会机关党员之家的展柜里,教育引导年轻的民革党员干部学习民革前辈强烈的政治情怀和高尚的个人情操,把吉林民革好的传统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说起周昔非等民革老艺术家,朱臣充满敬仰。逢年过节,他不管多忙,都要去看一看依然健在的老艺术家们,跟他们说一说民革的事、中山书画院的事。
接过吉林省中山书画院院长的接力棒,又被任命为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朱臣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他团结带领民革书画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挥毫,为时代泼墨,推动吉林民革书画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去年一年,民革吉林省委会举办了“共筑梦想 携手前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作品展,民革十省区书画作品全国巡展纳雍站,“山海一脉 两岸同亲”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等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目光;成立了吉林省中山书画院四平、通化、松原、长白山分院,建立完善“线上与线下、学生与先生、党内与党外、企业与艺术”四个结合工作机制,以书画艺术为桥梁,为民革凝聚人心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两岸交流等工作增辉生色。
融合:为履职工作添一抹丹青
2021年,按照组织安排,朱臣调入民革吉林省委会机关任专职副主委。他把对艺术的理解与专注,用于新的工作岗位。
在朱臣的日常工作中,仿佛能看到一位画家提笔沉思、挥毫泼墨的影子。他用无形的画笔,勾勒着民革党员的携手奋进,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这幅画的主题思想,丰富的工作举措是这幅画的表现形式,有条不紊的工作节奏好比协调的构图和精妙的着色,而对于工作中的“画眼”,更是紧紧咬住,做到关键时刻不含糊,让工作变得重点突出、亮点纷呈。
近年来,民革吉林省委会也用“一幅幅精品力作”,彰显政治担当与实干作为。千头万绪的工作,离不开民革各级机关的统筹协调和机关干部职工的不懈坚守。为了给大家解压,每逢节日,民革吉林省委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机关干部、民革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在加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适当地给工作增添一抹丹青,注重关爱和涵养自己的内心,阳光向上,自在欢喜。”朱臣经常对机关同志,特别是年轻的同志说,“大家多一份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就多一份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不负组织期待,不负人民所托。”
下一篇:烽火记忆中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