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融合增材制造技术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创始人
2025-08-01 18:25:57
0

(来源:科创中国)

7月30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AI融合增材制造技术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虞钢和武汉大学教授胡耀武担任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静竹和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刘昊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作“重大装备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效增材制造技术”报告,系统阐述钛合金增材制造的变革性突破,通过极端冶金技术实现“高强、高韧、高损伤容限”的兼得特性,攻克了传统锻件“强韧不可兼得”的世界性难题,并强调人工智能在合金设计、极端冶金过程控制中的关键作用,为高可靠性制造提供新路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好作“面向增材制造的复杂曲面结构智能设计技术”报告,介绍基于共形几何的多尺度智能优化算法,攻克了复杂曲面“造型算不准、边界算不精”的难题,并开发ETop软件系统实现了“亿级自由度优化设计”。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增材制造数据的多源异构性、AI驱动质量控制的可靠性与鲁棒性、增材制造“设计—加工”一体化闭环及增材制造闭环智能控制系统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苏州大学教授谭超林探讨“多传感器融合数字孪生框架的设计与应用”,通过熔池视觉几何特征实时提取、声学信号谱分析与去噪、热像温度场监测三种核心技术,实现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局部质量的高精度预测。此外,线上线下专家针对“图神经网络和无量纲学习在增材制造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极端制造能力是战略制高点,需通过超快激光与极端热场调控(如叶浮粉床技术)实现金属材料性能跃升,抢占航空发动机、航天器等高端装备制造先机。工业算法自主可控是AI融合核心,应重点突破图神经网络、无量纲学习等底层技术,构建增材制造专用算法库,避免受制于国外AI框架限制。设计—制造一体化范式变革是创新突破口,需开发共形几何计算等新型设计工具,实现梯度点阵结构与功能器件的原生制造,推动装备轻量化与性能颠覆性提升。战略需求牵引的验证体系是落地关键,应围绕高超音速飞行器、核能装置等重大工程场景,建立“极端工况性能—寿命预测”闭环验证机制,加速技术工程化应用。

会后,专家们赴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一五九厂实地考察,详细了解5G+工业互联智能产线架构和增材—减材自适应混合加工,进一步加深对军工体系中AI与增材制造深度集成路径的理解与认识。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 供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电力赋能蓝色经济,缢蛏丰收有“... 中新网辽宁新闻8月5日电(于欣彤)“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通电后水泵高速运转,小人仙成活率从55%...
世运村首单纪念品青羊造 “成都...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吴平华 陈静)近日,成都世运村正式开村当天,一位刚刚入住的外国运动员走进世...
榆树法院大岭法庭:送达路让每场... 近日,榆树市人民法院大岭人民法庭妥善处理了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承办法官李道明看着卷宗,董某与沈某“二...
2025“上合之夏”舞蹈展演在... 中新网山东新闻8月4日电(王禹)8月3日晚,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华灯璀璨,人头攒动,作为青岛市打造“...
青岛:在农食产品通关、能矿产品... 格隆汇8月5日|据青岛日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2025年青岛市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方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