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近段时间以来,京东七鲜小厨推出外卖市场供应链模式,引发市场关注。美团自去年底打造浣熊食堂,在北京布局已超过10家。在即时零售与餐饮外卖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外卖大战”从发放线上补贴转移到打造线下场景,双方不约而同瞄准外卖集合店这一新业态,通过整合多品牌餐饮资源,优化供应链效率。新模式将如何重塑餐饮零售化的竞争格局?
七鲜小厨日均订单超千份
7月30日上午9点半,位于东城区长保大厦的七鲜小厨里,打包员正抱着一摞摞餐盒与打包袋在店里穿梭,主厨朱德刚也带着几名炒制员上岗了。洗菜、顺菜、焯水……大伙儿正忙着赶在10点正式营业前,做完所有准备工作。
中午11点多,两个档口6台炒菜机器人已全部启用。辣椒炒肉盖饭、虾仁炒饭、黑椒牛肉意面……线上订单相继涌入,店里的接单机器嘀嘀响个不停。机器按照配方标准化炒菜,人员只负责投料、出餐和打包。骑手源源不断地驶到门前,按照订单号从店里两大排外卖柜中取走餐品。
“现在已经接近500单了。”12点刚过,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后台数据显示,七鲜小厨上线一周以来,日订单量已经突破1000份,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300份。
记者在平台打开七鲜小厨注意到,目前菜品以辣椒炒肉、小炒牛肉、酸辣土豆丝等简单的炒菜和盖饭为主,也有意面、蛋挞等主食和甜食,补贴后价格普遍在十几元。上述负责人透露,目前所售菜品全部由京东自主研发。与此同时,“菜品合伙人”也正火热招募。
“合伙人面向全国范围招募,胜出的冠军大厨配方,就能在七鲜小厨现炒现卖。胜出成为每道菜品的合伙人后,可直接获得100万元现金保底分成,后续该菜品的销售分成上不封顶。”据京东方面透露,招募第一周就收到超过6.6万份报名。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从招募商家、发放补贴,到开出线下集合店,今年以来,京东在外卖行业新动作频频。美团也自去年12月开始探索线下布局,开出10余家浣熊食堂,吸引全聚德、唐宫、挪瓦咖啡、LELECHA乐乐茶等百余个餐饮品牌入驻。如今的外卖市场,似乎正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取暖”。
七鲜小厨侧重“生鲜+餐饮”融合、依托自营供应链;浣熊食堂主要为餐饮商家提供平台和基础设施,平台不直接开店经营。以浣熊食堂亮马桥店为例,店内被分隔成十几个小档口,都配备了厨具、冰柜、监控等基础设施,商家可以“拎包入驻”,食材可以选择使用平台供应链集中采购,后厨制作画面都能在线直播。
“刚开始了解时内心还有些抵触,不喜欢‘被直播’。后来逐渐了解到,现在很多消费者认为无堂食就等于脏乱差。”德式餐吧店长王潇然坦言,入驻浣熊食堂,平台会对商家进行监管,也能多一个收入渠道。赫兴记生煎在北京有9家门店,如今也入驻了4家浣熊食堂。“外卖经营坪效比堂食高出不少。”品牌创始人赫军说。
记者从美团获悉,浣熊食堂自2024年底启动试运营,今年7月初正式上线。上线至今,订单量上涨60%。入驻品牌都有独立点单页面,用户也可以在浣熊食堂点单页面中一次性购买多品牌餐品,不用再受凑起送价、凑满减的困扰。
能否推动外卖行业良性竞争
尽管经营模式不同,两种外卖新场景的目标却高度一致:降低成本,提升坪效,保障食品安全。七鲜小厨档口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消费者在店外就能看到后厨制作过程;浣熊食堂也通过明厨亮灶直播、发布食安日记等方式,提升食品安全透明度。
透明化机制下,纯外卖模式的便宜简餐让消费者不用担心后厨“脏乱差”;对商家而言,仅需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就能完成每天几百单的销量,集中多品牌的共享厨房与配送资源,也能降低商家运营成本。
不过,无论平台下场自营还是为商家打造集合店,对于没有品牌、不成规模、缺乏特色的中小餐饮商户而言,想要确立口碑赢得回头客,依然是非常大的挑战。
关于未来布局,两家企业都信心满满。美团表示,将在三年内建成1200家浣熊食堂。京东则更加激进,宣称将在三年内投入超百亿资金,在全国建设超过1万家七鲜小厨。据悉,京东“菜品合伙人”无需付出开店资金投入、人力成本等,就能实现菜品在全国范围的规模化销售。
业内人士分析,集合店模式已成为外卖新场景,要想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能否真正为众多餐饮商家减负并提升行业效率,另一方面取决于能否为消费者严把食品安全和品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