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量质齐升、跨境资金流动更加自由、入境游热度持续升温……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海南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投资兴业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近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始全面实施。5年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176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南投资。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创新举措相继推出,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的起点。海南自贸港建设,就是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制度体系。
全岛封关运作之后,海南将成为链接国际国内市场、汇聚全球数据资源的“关键节点”。比如,“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比封关前提高了近53个百分点。享惠主体范围明显扩大,将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还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同时,政策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于企业自用,可以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
回顾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从货物贸易向投资、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逐步展开;开放平台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自贸试验区逐渐扩大;开放范围由经济特区向沿海沿边开放,再到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深入推进……实践一再证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主动的战略抉择。如今,高质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科学谋划全岛封关运作,更向世界表明了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随着封关政策准备就绪、软硬件条件全面完成,未来在海南,国企、民企、外企将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一个与国际接轨、活力奔涌的现代化开放高地将加快崛起,持续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树立新标杆。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呈现出开放奋进的崭新气象。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为契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必将不负重托。(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