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星报)
7月31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均跌超1%。本月市场总体呈现震荡攀升态势,三大指数月线均收涨,其中创业板指本月累计涨超8%,但沪指3600点整数关得而复失。截至收盘,沪指报3573.21点,跌1.18%,成交8459亿元;深证成指报11009.77点,跌1.73%,成交10901亿元;创业板指报2328.31点,跌1.66%,成交5444亿元。两市全天成交额1.9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17亿。市场热点较为凌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下跌。
周四,A股迎来3040点上行以来最大下跌。而随着沪指跌破5日以及10日均线的支撑,市场短期的强势态势暂时消失。
实际上,市场突破3600点之后,其多次的冲高回落以及盘中跳水,已经预示着上方压力的加大以及短期整理需求的提升。而在周三盘中大幅跳水之下,周四市场的全线走低,或进一步源于几个核心因素:
1.政策预期落空与经济数据疲软形成双重压制,成为3040点上行以来最大单日下跌的核心推手。月底重要会议未释放降准降息、增发国债等强刺激信号,政策重心转向已出台措施的落地,而非大规模的刺激,全面宽松概率较低,或打击了顺周期板块的做多信心。叠加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3%,新订单与出口订单同步收缩,房地产等行业景气度仍处低位,内需修复乏力的现实进一步挫伤市场情绪,导致资金风险偏好快速下降。
2.资金面呈现显著的高低切换特征,加剧了市场分化。短期获利盘与套牢盘集中出逃形成抛压共振,周期股集体调整。与之相对,AI硬件(算力、光模块)及创新药等高景气赛道延续强势,反映资金在不确定性中向确定性更强的领域聚集,通过聚焦政策催化与业绩预增品种进行避险。
3.时间维度,即将步入8月,中报业绩披露进入密集期,成为扰动市场的关键变量。据数据统计,目前已有1500多家公司揭晓中报业绩预告,业绩分化可能放大板块波动,部分前期涨幅较大但业绩存疑的品种面临回调压力,资金或更倾向于在业绩确定性强的高景气赛道与防御性资产间动态平衡,结构性行情特征将更加明显。
进入8月,在7月底指数冲高3600点后回落以及跳水的背景下,市场或将进入短期的政策真空以及业绩验证的震荡期,指数短期迎来“中场休息”,但结构性行情明确,8月市场将呈现震荡中寻找确定性的特征。
不过截至周四收盘来看,并未涌现明显的恐慌性卖压(跌超9%的个股不足20只),并且中期向上趋势也并未改变,整体仍处于涨多修正的范畴之中,无需因为单日之下跌而过于悲观。对于后市而言,首要关注仍是创新药与算力硬件这两大领涨主线。虽然短期的波段明显加剧,但前排最为核心标的上涨结构并未遭到完全破坏,那么在放量分歧后依旧能够获得有效承接的话,或有助于短线情绪的整体回暖。另一方面,周四指数的下挫主要受到了大金融、有色、锂电等权重板块的拖累,故后续上述方向能否迎来修复同样也是指数企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