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有温度 志愿服务暖人心——宁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创始人
2025-07-31 09:46:15
0

文明实践有温度 志愿服务暖人心

——宁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庆阳融媒记者  李建强

  覆盖城乡的文明实践场所,高效的文明实践平台;各方力量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把贴心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丰富多彩的文明志愿活动,让群众乐享文明实践成果……如今,走进宁县,处处都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用一点一滴的爱心,让城乡处处盛开着志愿文明之花。

 强化资源整合

  高标准打造平台

  全县18个文明实践所、270个文明实践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中心、所、站、实践基地四级协同”的文明实践场所;

  太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评为省级优秀所;

  ……

  为了高标准打造志愿服务平台,宁县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依托新宁镇马坪社区、马坪村便民服务大厅、文明礼仪大堂、文化广场、文体活动室、书画室、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阅览室、棋牌室、乡贤文化工作室“两厅一堂一场七室”,加大中心改造提升力度,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厅及移风易俗、道德模范宣传文化长廊等。依托王孝锡烈士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建立6个实践基地,各级各类阵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明显,并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目前活动次数达到5870场(次)。

  宁县加大区域统筹建设乡村实践场所,全县18个乡镇依托乡镇文化站建立实践所,先后示范带动257个行政村和13个社区整合文化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道德讲堂、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文明礼仪大厅、村史馆等资源分别成立实践站。依托“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平台,将各类文化阵地、产业基地、科普基地、旅游景点、文化大院、中小学校等全部纳入文明实践阵地资源范畴,由各级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实践中心主任、实践所所长、实践站站长,形成全覆盖的三级联动文明实践网络,构筑起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

 强化力量聚合

  高质量组建团队

  在宁县,只要有志愿服务活动,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就处处可见,这得益于当地持续壮大志愿服务力量,高质量组建团队的有力举措。

  宁县坚持干群齐动、全民参与,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专技人员、乡村群众、民间文艺人才和乡贤人士等各方力量,招募注册志愿者10.13万名,以党员干部团队、乡村志愿团队、社会志愿团队三类志愿服务队伍为主体,积极构建“1+15+288+X”四级联动志愿服务网络。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宁县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专技人员为主体,组建成立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长担任总队长,下设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15支直属志愿服务队,定期下沉乡村,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坚力量。

  积极打造强有力的乡村志愿服务队伍,按照“8+5”(乡镇8支志愿服务队、村(社区)5支志愿服务队)的要求,以乡土文化人才、乡贤人士、科技能人、致富能手、科技特派员、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热心公益的乡村群众为主体,引导18个乡镇、257个村和13个社区组建成立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下设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美化环境等若干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

  宁县还以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为主体,协调组织“乐万家”广场舞协会、县志愿者协会、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县义警协会等19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准化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温暖、送健康、送平安志愿服务活动,构建起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

强化需求导向

  高频次开展服务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文明乘车意识,去年年底,宁县委宣传部联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县教育局等部门开展“文明乘车 从我‘坐’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文明有序乘车,杜绝不文明行为。

  活动中,志愿者身着统一服装,分布在县城的主要交通路口、公交站台等地,对市民进行文明乘车引导,提醒大家自觉遵守乘车秩序,并对个别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宁县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任务”,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健全完善“机构制单、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百姓评单”的“五单”服务机制,采取“讲、树、帮、乐、移”五种服务方式,按照“年初有计划、每月有主题、每周有安排、经常有活动”的要求,坚持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800多场(次),惠及群众9.8万人次。

  为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宁县还整合“乡村大喇叭”、新闻移动客户端、户外大屏等宣传资源,创办“宁县大讲堂”“宁州微讲堂”“乡村微讲堂”等,采取“线上+线下”“宣讲+对谈”“集中+分散”“地头+庭院”“理论+实践”等形式,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乡土话”,开展理论宣讲400多场(次)。

责任编辑:顾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用生态节水技术播种绿色希望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在天津市武清区充满现代气息的工业园区内,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夯实“法律为好人撑腰”的共识   晁星  近日,一位医学生在飞机上救人的事迹引发广泛点赞。与之相伴的也有一些不同声音——有网友提出...
最新或2023(历届)关于小学... 早餐是我们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本文将介绍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生早餐调查报告。  最新或202...
有一种安全感,叫“人民子弟兵”   本报记者 代丽丽  7月27日以来,北京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天气,密云、怀柔、延庆、平谷等北部山区...
暖“新”到家 (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色里程社区联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兴启坊商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