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生态补偿项目治水惠民——
昔日“闹心河” 今朝美如画
治理修复后的埂边河水清、岸绿、景美。 栖霞区水务局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通讯员 翁瑞瑞
微风轻拂,阵阵荷香,近日,记者在栖霞区八卦洲街道下坝村看到,治理修复后的埂边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仿佛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芦苇丛生、淤堵严重的“闹心河”。这一变化,得益于八卦洲水利风景区生态补偿项目下坝村埂边河治理工程的实施。
“以前这河啊,不仅脏,夏天一下雨还堵。”回忆起这条河过去的样子,下坝村村民王大爷皱着眉头直摆手。下坝村埂边河为天然河道,宽窄不一,河道两岸芦苇丛生,左岸为农田,右岸为居民自留地,由于缺乏系统治理,浮游植物、枯枝杂物等覆盖水面,严重阻碍河道过流,且局部河道分割为塘,已基本丧失过流能力,河道生态逐年恶化。
去年,栖霞区水务局将埂边河治理工程列入重点工程。“我们不仅要解决河道的基本功能问题,更要打造一个兼具生态、景观、休闲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栖霞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先,埂边河河道淤泥深度将近0.6米,连年堆积的淤泥导致河床被抬高,一旦遇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很容易形成漫溢内涝。此次工程团队对河道进行了彻底清淤,为水塘河道“舒筋活血”,有效疏通水系脉络,提升水塘河道蓄水保供能力,美化亮化生态环境。
在河道清淤的同时,工程团队还使用圆木桩对护坡进行加固建设,并在桩顶至堤顶裸露土表栽植草皮,结合驳岸防护,可有效保护堤岸后方的土地免受河水侵蚀,保障周边区域的生产生活安全,确保河道治理效果。
既要做好河道“扩水”治理,更要做好沿线环境“增绿”。在保留原有生态基底的基础上,工程团队还通过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提质升级,打造人水和谐的幸福画卷。“经过治理,现在的埂边河河水越来越清,环境也越来越美了。”该负责人说。
水清了、河畅了,但这只是第一步。根据《南京市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报告》及《南京市八卦洲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栖霞区将以八卦洲水利风景区为基础,进一步整合核心区景区与洲滩30余公里的生态岸线,加强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深度利用,建成融生态旅游、疗养度假、休闲运动、乡野美食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度假区,形成以滨水景观见长、人文气息浓厚、现代农业特质凸显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