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娜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已于近日发布。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获悉,此次国家育儿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每年将惠及2000多万个家庭,可以为家庭育儿提供基础性支持。
2022年后出生均可申领
育儿补贴何时开始申领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8月31日前全面开放。
关于发放对象,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根据方案,从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符合条件的婴幼儿,都可以领取育儿补贴。
关于申领渠道,据了解,育儿补贴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领,各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也设置了育儿补贴申领专区,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服务平台还开通了申领入口,同时也保留了线下办理渠道和人工服务,群众可到婴幼儿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
另外,为方便群众申领,方案最大限度精简申领材料,申领时只需提交婴幼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证明婴幼儿身份和抚养关系的必要材料。
关于申领人,以家庭为单位确定1名申领人,应当是婴幼儿父母一方,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其他监护人。
地方补贴高于国标可继续执行
根据方案,国家育儿补贴的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但此前,一些地方结合实际,已经探索实施了本地育儿补贴政策,有些地方标准还高于此次国家基础标准,应该如何与国家政策衔接、地方标准较高的是否还能发放?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表示,对于各地之前已经实施的育儿补贴政策,地方要制定具体的政策衔接方案,确保本地政策和国家制度有序衔接。在此过程中,要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地方此前补贴标准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按规定做好评估和备案工作后,可以继续执行。
对于之前没有育儿补贴政策,或者补贴范围较小,或者补贴标准低于国家的,要按国家补贴的范围和基础标准统一实施,实现政策均等化覆盖,体现政策的公平性。
王海东强调,总体上,这些地方政策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多数没有将一孩纳入到补贴范围。此次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将一孩纳入育儿补贴范围,是因为我国每年出生的人口当中,一半以上都是一孩,一孩家庭仍是育儿家庭的主体。“所以给一孩发放育儿补贴,可以改善家庭的生育体验,减轻家庭的养育压力,也有利于家庭的再生育考虑。”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约900亿元
据悉,生育支持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
在经济支持方面,为了让补贴资金精准、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此前,国家已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扣除标准为每孩每月2000元。方案规定,对按照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在时间支持方面,我国进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
“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特征明显。”王海东强调,为了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我国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