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孟珂
7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和50.2%,分别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均持续高于临界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扩张。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体来看,7月份受极端天气等短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有所波动,主要是需求端偏弱运行,但生产活动保持扩张,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大型企业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经济向好恢复的基础仍然较为牢固。预计随着“两新”“两重”等政策持续发力,城市工作以及整治“内卷式”竞争等逐步推进,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运行在规模稳定扩张、质量持续提升的轨道上。
具体来看,7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5%和49.4%,分别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保持扩张,市场需求有所放缓。
文韬表示,7月份,我国多地遭遇高温热浪、暴雨洪涝以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给户外施工作业、居民日常生活等带来阻碍,进而影响到市场需求释放。综合来看,受短期因素影响,7月份市场需求偏弱运行。
同时,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5%和48.3%,分别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改善。
“从近期价格指数走势来看,当前市场价格协同性有所改善,但价格内卷问题仍然持续存在。预计近期实施的整治‘内卷式’竞争工作将有助于推动产业链价格的良性传导,促进制造业利润和效率的提升。”文韬说。
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0.3%和50.6%,均持续高于临界点,高端装备制造业保持扩张;消费品行业PMI为49.5%,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PMI为48.0%,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改善。
在文韬看来,7月份,新动能扩张势头虽较6月份有所放缓,但是稳中有增态势没有改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同时,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有所增强。
数据显示,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增速较6月份有所放缓,但仍在扩张区间。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环比略降0.1个百分点,总体稳定。
从行业看,在暑期假日效应带动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7月份,暑期消费带动作用初步显现,相关行业表现良好。居民购物消费活动趋升,居民暑期出行活动趋于活跃,居民休闲娱乐活动意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