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曹钰华 徐斌 “真方便!”6月11日,江苏南通市民李先生在家附近的崇川公安分局观音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顺利办理了交通违法处理业务。 2024年以来,南通公安紧紧围绕“线下一扇窗、线上一张网”工作布局,大力实施“强服工程”,聚力顶层设计、数据赋能、作风建设三个维度,全力打造“好办”公安政务服务体系。
紧贴群众需求
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拥有在产化工企业78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家。如东县公安局将办证窗口搬进园区,成立洋口化学工业园警务联动中心,提供易制毒化学品相关许可证办理等9项涉及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高频业务以及户政等其他52项业务办理,为企业及员工提供“就近办、一门办、一次办”的便捷服务。 据南通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支队支队长朱祝国介绍,南通公安以打造“3公里、15分钟”公安便民服务圈为目标,目前,市、县两级建成11个公安政务服务大厅、115个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整合6大类32项高频公安业务,全市派出所“综窗”实行“一窗通办”。同时,在45个重点园区、企业布设服务网点,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 此外,南通公安积极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审批模式,持续开展公安审批服务“减跑动、减材料、减时限”攻坚行动,梳理公布“保安服务公司设立许可”“机动车禁区通行证”等33个“双减”事项,在确保审批质量的前提下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压缩时限。 目前,南通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达到71.4%;共减免各类审批材料150余份,减免率达80%;98个行政审批事项共缩减办理时限1215个工作日,缩减率达90%,极大提升了窗口审批服务效能。
融汇智慧警务
为全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南通公安持续提升公安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据介绍,南通公安升级研发了集“网办、宣传、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张图”2.0版,增加网上办、网下办、预约、预审等新功能,实现办事从“窗口”到“掌上”的智能化升级,9大类53项高频业务实现“图上办”,市县两级公安政务大厅及户籍派出所等139个点位提供13类162项预约、预审服务。 同时,以市级网办中心为牵引,南通公安搭建“1+10”网办中心集群,上线网上办事大厅,由网办中心统一承担业务调度、审核审批、运维保障等功能,实现人员、业务、空间有机融合。 在此基础上,南通公安还推行免证办理服务。通过对接南通市大数据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系统对接、部门协作等方式,开发南通公安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库,推动相关证照信息共享,推出公安政务服务“免证办”服务事项15项。 线下只到一窗,线上一网通办。南通公安不断创新优化业务项目,所有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成率、政务服务网办率、行政审批时限缩减率等政务服务重点指标均超90%,政务服务窗口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7%以上。
完善监督机制
今年5月,祖籍安徽的张先生来到启东市公安局海复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办不成事”接待点反映,其因重户问题注销安徽户口后,无法继续在安徽缴纳社保,要求注销本地户口,恢复安徽户口。 窗口民警耐心向其解释户口管理规定,并联系其原户口所在地社保部门,询问了解当地社保缴纳政策。在民警的指导下,张先生通过跨省“一站式”办理将户口迁回安徽,解决了问题。 疏堵点,除痛点,解难点。去年5月以来,南通在全市185家公安窗口设立“办不成事”接待点,兜底解决各类疑难杂症,累计为群众解决问题60余起。 为加强作风建设,南通公安出台约束窗口“微权力”十项措施,将群众满意度、信访督察、“12345”工单等作为质态评估主要项目,建立视频巡检、好差评价、民意访评、实地督查“四位一体”监督工作标准,创设公安政务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确保公安政务服务窗口的运行顺畅和质态良好。 同时,南通公安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原则,实现审批监管信息实时共享,建立健全审管衔接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公安政务服务管理部门与警种部门的职责边界,合力开展监管工作的质态掌控、督促检查、督导落实、效能评估等工作。梳理完善市县公安政务服务监管事项目录、随机抽查检查事项、部门联合监管事项、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四张清单”,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使“放管结合”更加顺畅、更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