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石杂谈)
7月30日,随着国君海通合并落地,国泰海通持续刷屏社区网络。随着国泰资管和海通资管合并落地,下一步大家将目光锁在了华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
由于国君和海通合并,在基金管理公司“一参一控”政策前提下,两家券商合并将会出现四家公募。目前国君和海通均手握“一参一控”。
其中,国君旗下有华安基金和国君资管,分别持股51%和100%,为一控一牌;而海通旗下控股海富通基金,同时参股富国基金27%的股权,为一参一控。
就在近期,国泰资管和海通资管合并落地,7月25日,国泰君安资管正式更名为国泰海通资管。
此前,4月22日,海通资管董事长变更,路颖离职,陶耿成为海通资管董事长,他还是国君资管的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裁兼财务负责人。可以说,国泰海通资管合并人事清晰,合并路径顺畅。
但是,海富通基金和华安基金呢?彼时,市场人士认为后续演进或存在几种情况,一是华安基金吃掉海富通基金,毕竟华安规模更大;二是海通证券将海富通基金股权转让出去,海富通单独存在,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海通证券都被吃了,海富通基金还想独立?三是海富通基金蛇吞象吃掉华安基金。
目前呼声最高的是海富通蛇吞象华安基金,因为海富通基金有社保管理人牌照,含金量比较高,并入华安不符合规定。
今年4月,国君资管谢乐斌离职,进而成为了海富通基金董事长。谢乐斌,国君系出身,他2004年就加入了国泰君安,任职国泰君安超20年,2016年担任国泰海通财务总监,18年担任首席风险官,21年6月开始担任国泰海通副总裁,此前他还是投行委主任,拥有者丰富的审计、财务、投行、风控经验。
至此,无论华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的董事长均来自国君系统,这就意味着两家基金合并在即。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到底是华安基金吸收合并海富通基金,还是海富通基金吸收合并海富通基金?
就在7月30日,华安基金再迎重要人事变更。据券商中国,华安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学华卸任党委书记,原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已经入职华安基金,正式接任华安基金党委书记,未来将进一步接任公司董事长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朱学华,有着逾10年的金融圈掌门人经验,曾任上海财政证券党支副书记,上海证券党委书记、浮动市长、副总经理,海际大和证券董事长。在2014年加入华安基金,担任华安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而本次入职华安基金担任一把手的徐勇,他在5月20日因个人原因离职招商基金。根据此前公告,徐勇,90年在上海钢铁工作,此后在上海政府办公厅工作了逾10年,2009年至2014年加入太平人寿,担任党委委员,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14年至15年加入太保安联健康保险担任副总,15年至22年加入长江养老,一度担任总经理,2022年加入招商基金,22年7月正式担任招行基金总经理。
金石杂谈猜测,作为保险系出身的徐勇,或许会更加注重风控,更加注重资产管理的稳定性。
随着徐勇入职,华安基金掌门人将成为保险系出身的徐勇;而海富通基金掌门人谢乐斌则出生于国君系,拥有者丰富的审计、财务、投行、风控经验。未来,两人的合作或成为一大看点。
金石杂谈查询发现,海富通,这三年业绩疲软,三年亏损1.83%,近一年收益超6%。此外,公司近2160亿规模中除了1000亿的债基,公司规模最大的就是被动指数基金,公司有着1000亿的ETF,主动权益沦为鸡肋。
金石杂谈统计海通证券近三年中期报告发现,海富通基金业绩也是不断下滑,营收从22年的6.68亿降至4.54亿,利润则从2.09亿下降至1.34亿,两年利润缩水35.88%。
华安基金是国内“老十家”首批公募,规模高达7100亿,虽然22年和23年规模有所波折,24年规模再度增加了近千亿。这家公募由国君持股51%,国君资管持股20%。就近三年业绩来看,三年盈利8.57%,近1年盈利近15%。
金石杂谈查询发现,华安基金近4年业绩有所波动,22年中期营收增长了近1亿,但23年放缓,24年直接下滑了20.89%或近4亿;利润方面,公司近三年利润一直维持在5亿上方。24年中期增利不增收,或和降本增效有关。
华安基金最为知名的就是基金经理万建军,21年规模高达170亿,如今70亿不到,所管产品任职回报几乎清一色的亏损30%。近1年也没有把握住大牛市,业绩可谓稀碎。
在华安基金和海富通合并风雨飘摇之际,华安基金陆续有优秀的基金经理离职,固收+货币的知名基金经理孙丽娜在3月清仓式卸任后离职。
5月,今年规模不断飙升的基金经理李欣在5月清仓式卸任产品选择离职,其近1年收益14%,但旗下产品回报可观。值得注意的是,李欣是华安基金中继胡宜斌、王斌之后,管理规模排名第三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甚至还有传闻曾经的百亿公募基金经理贺涛也要离任,不过,金石发现,他只是卸任了一只产品,大部分产品并无新增共同管理基金经理,目前并无离职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