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众卫生报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它能快速反映人体血液系统的基本状况,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血常规检查的方方面面。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最基础的血液检测项目之一,主要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它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比例,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炎症或血液系统疾病等问题。检查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这些数据能反映机体免疫状态、造血功能以及凝血机制是否正常。血常规检查操作简单,只需抽取少量静脉血,通常2~3小时即可出结果。
为什么要做血常规检查
首先,血常规能检测贫血情况。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其严重程度。
其次,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能反映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异常。比如白细胞升高往往提示细菌感染,而某些类型的白细胞异常增多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
此外,血小板计数能评估凝血功能,对手术前评估、出血性疾病诊断都很重要。
血常规检查都有哪些项目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基础的检验项目之一,主要用于评估血液成分和健康状况。主要包含三大类指标:
第一类是红细胞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反映贫血或红细胞增多情况。第二类是白细胞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总数(WBC)及各类白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用于判断感染、炎症或血液系统疾病。第三类是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评估凝血功能。
血常规还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等衍生指标,帮助鉴别贫血类型。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影响血常规结果的因素
1. 生理因素影响显著 剧烈运动后白细胞可能暂时升高;女性月经期血红蛋白值会降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会导致红细胞计数下降。
2. 饮食因素不容忽视 空腹采血最为理想,高脂饮食可能影响血小板计数,大量饮水会导致血液稀释。
3. 药物干扰常见 抗生素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阿司匹林会影响血小板功能,激素类药物会导致白细胞升高。
4. 采血操作至关重要 采血部位选择不当、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标本溶血都会影响结果准确性。
5. 检测时机很关键 急性感染期白细胞明显增高,而慢性疾病往往表现为轻度异常。
血常规异常怎么办
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指标时,首先不必过度惊慌。建议携带报告单及时就诊,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常见异常情况包括: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血红蛋白降低需警惕贫血,血小板异常可能与出血或凝血问题相关。医生可能会建议复查血常规,或进一步做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均衡饮食。若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忌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情。
怀化市妇幼保健院 姚俐霞
下一篇:糖尿病用药误区要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