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图为客商正在收购鲜桃。 本报记者 王静 本报通讯员 庞趁友 摄本报讯(记者 王静 通讯员 庞趁友)盛夏时节,永清县后奕镇石各庄村6000余亩桃园迎来丰收。红润饱满的鲜桃挂满枝头,果农忙着采摘、分拣、装运,一派繁忙景象。
一大早,果农何亚军一家便忙碌起来。他们家种植的“早14号”鲜桃正值成熟上市期,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们就装满一小三轮车鲜桃送往客商收购处。“在地里对鲜桃进行第一步筛选,果形不好、带疤的都不能装筐,必须保证桃子品质过关。”何亚军说。
何亚军家种桃30年了。近年来,他们加强管理,不断优化种植品种。“‘早14号’属于早熟品种,批发价每公斤6元至8元,后边还有多个品种,这样可以拉开它们的成熟期,总效益还是不错的。”何亚军表示。
作为京津冀地区知名的水果种植基地,石各庄村凭借几千亩鲜桃种植规模、十多个优质品种及长达数月的采摘期等优势,吸引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成为永清县发展“一村一品”的代表性村街。
走进石各庄村的主街道,便能看到前来收购鲜桃的各地客商,农户排起长队等待交付新摘的桃子。“石各庄村的桃子品质好,在市场上卖得最快,二三千公斤拉回市场,两三个小时就能卖完。”北京客商张莉说。
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鲜桃种植产业,让石各庄村成为京津冀地区远近闻名的种桃专业村,由村街统筹种植标准,农户负责生产,经纪人对接京津冀商超、电商及批发市场,形成“党支部+农户+经纪人”模式,进一步明晰了鲜桃的市场定位与销售渠道。
“我们村共有十几个品种的鲜桃,采收期从6月底持续到9月底。黄油蟠、黄油桃是近几年引进的,市场价值较高,很受客户欢迎。”石各庄村党支部委员赵吉兴说。
技术赋能是保障鲜桃品质的关键。石各庄村邀请农技专家开展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组织人员赴山东等地学习新技术。
近日,在石各庄村西南一片50余亩的桃园里,全国人大代表、永清县喜庆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铁钧正和农户一起查看鲜桃长势。据刘铁钧介绍,从桃树树苗培育到挂果成熟一般需要5年时间,今年这片果园种植的“早金霞”品种是第二年挂果。为保证果品质量,他们探索铺设滴灌带、进行土地旋耕、采用水肥一体化等方式加强管理,力争形成可借鉴的种植经验和模式,向村街其他果农推广。
“我们每年都引进一些新品种,自己进行培育,再优中选优,找出最受市场欢迎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不仅能培育出优质的树苗,进一步降低成本,也能确保后期的经济效益。”刘铁钧说。
如今,“永清鲜桃”已成为该县发展特色农业的一张地域名片。“我们将继续在引进新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鲜桃品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石各庄鲜桃品牌,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赵吉兴说。
下一篇:美国多州发布海啸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