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到底谁获利了#【冰点:外卖大战局中人】内卷毫无意义,还会受伤——这是数月来,外卖平台、商家、餐饮协会等,在这场商战中渐渐形成的共识,但似乎没有参与方能真正停下来。在不断创纪录的日订单背后,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商家成为这场“对弈”的“棋子”。不少餐饮商家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近期补贴多由商家承担大头,他们不想参与,又不得不参与。
“天降神券”的成本并非全出自平台,记者获得的多份商家后台补贴信息截图显示:活动补贴通常由商家、平台、代理商/合作商三方共同承担,各方占比不定。不少商家对记者表示,补贴基本上是商家出得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外卖大战调研了33家商家,涉及超市、便利店、餐饮企业。协会发现,商家所承担比例不尽相同,多数为30%-70%,少数承担补贴份额超过70%。一家安徽牛肉板面店的店长李军告诉记者,“如果商家承担得少,让平台承担得多了,那我们店的排名就靠后了”。
宿迁烹饪餐饮协会会长王雎将这场外卖大战比作“自相残杀式竞争”。“低价竞争是一种最蠢的方式。”王雎说,如此一来,品质、食品安全都不存在了,“一个狮子头卖五块、六块你敢吃,卖一块你敢吃吗?”在王雎看来,最终商家利润的压缩,会压缩到产品的质量,“这是一个隐患”。
深圳一名消费者告诉记者,他每周会点五六次外卖,一直没有“薅羊毛”的习惯,也不抢优惠券,更看重外卖的质量。但外卖大战后,有两次吃完外卖拉肚子,就没再敢点外卖。“我们追求的是有品质的外卖,而不是为了迎合低价,降低食材成本。”这位消费者表示,“持续久了,我想未来最赚钱的是医院的肠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