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陆志松
“老夏,这几天气温高,你的血压比较稳定,但饮食上仍要少油少盐,清淡为主。”“老陈,今天你的血糖又高了,等会我帮你联系一下医院,是否要考虑换药?”在德清蓝色港湾小区,居住着一位退休村医俞春福。虽然已退休在家,但他仍然将十多位老年病人牵挂在心上。
今年69岁的俞春福,退休前是雷甸镇东港欣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他的村医之路,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
1973年,17岁的俞春福初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雷甸公社洋北大队。当时读书的人少,他一回乡就被选拔去参加“赤脚医生”培训,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不久后,国家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得到了认可,从此,俞春福就一头扎进了为乡邻守护健康的事业中。他背着药箱,走遍乡间田野,用医术和仁心守护群众健康。
“当时‘赤脚医生’没有工资,与社员一样拿工分,参与生产队集体分配,但身上的责任重,无论白天黑夜,都要随叫随到。”俞春福告诉记者,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深更半夜,正在被窝里的他,被一阵阵急切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一位沈姓社员,说家里孩子腹痛,让他去诊断。俞春福立即披衣起床,背起药箱,跟着他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社员家里叫醒孩子一问,却说肚子不痛了。
还有一次,一位村民腹痛来看病,一检查发现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需送医院手术治疗。但这位村民非常紧张,希望俞医生陪他去县医院。为了缓解病人情绪,俞春福顾不得下雪天,从雷甸坐船,一直陪他到当时的县第一人民医院。船到医院的河埠头时,俞春福的双膝已冻得站不直,差点掉进长桥河里。
“当‘赤脚医生’虽然辛苦,但很受老百姓的尊敬,所以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他们。”俞春福说,那时,他上午在村卫生室坐诊,下午背着药箱到田间地头巡诊,发现群众有个头痛脑热,立即给他们治疗。
2009年,洋北村开始拆迁,3000多名村民陆续安置到了东港欣苑小区,后来小区总人口增至7700多人。面对服务人口的成倍增长,俞春福没有一句怨言,在镇卫生院的统一安排下,他牵头负责东港欣苑小区卫生室工作,重点照顾好957名高血压、糖尿病、中风、重残、计生特困等类病人,做到每月上门跑一次,特殊情况随叫随到。
从医半个多世纪,俞春福成了雷甸片区老年病人最信任的医生。“我这大半生,心里只装着病人,没有打牌、娱乐等爱好,病人有需要,我就快乐。”俞春福说。
上一篇:印发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