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究竟视频微博
【#外资扫货助推生物医药行情#】继人工智能、新消费等行业后,今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迎来了三年低迷后的逆袭。
创新药行情是由跨国药企高额交易所驱动的,美国大药企更是疯狂“扫货”中国管线,超过10亿美元的海外授权(Licensing-out)订单常态化。当前,创新药行情热度依旧不减,众多生物医药企业排队等待港股IPO。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截至7月中旬,约有288家企业排队等待IPO,其中不乏生物医药企业试图通过18A规则上市。在此背景下,美资投行再度扮演关键“桥梁”角色——今年截至目前,基石投资者贡献了IPO融资额的42%,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海外投资者。除了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引入海外资金,美资投行亦协助跨国药企“扫货”——例如,6月,摩根大通作为独家财务顾问协助荣昌生物与Vor Bio就泰它西普(telitacicept)达成全球许可协议,总潜在对价超40亿美元。
摩根大通亚洲医疗健康投资银行主管、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对第一财经表示,越来越多的资金愿意进入这个领域,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兴趣浓厚。一方面,中国庞大的患者群体和快速增长的医疗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能够拿出全球认可的临床数据,在一些热门治疗领域如肿瘤、免疫炎症等具备竞争力。在他看来,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药价“最惠国政策”的背景下,美国药企更有降低成本的意愿,可能会更加积极寻求与中国药企的合作,通过授权引进中国的创新药来丰富产品线,降低自身研发成本。
上一篇:牛市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