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谷商业评论
让网友们“磕不动”的不止有CP,还有瓜子。
洽洽食品发布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交出了自2011年上市以来净利润跌幅最大的中期财报。
报告期内,洽洽食品预计归母净利润为8000万元至975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37亿元暴跌71.05%-76.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4000万元至5700万元。
根据兴业证券研报测算,公司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03-0.20亿元,同比下降78.98%-97.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8至-0.01亿元,单季度亏损。
更严重的是,这并非一次偶发性的下滑,而是延续下跌。
一季度,洽洽食品同样录得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下降13.8%;净利润7725万元,同比下降67.9%。
此外,山姆被爆上架了好丽友、卫龙、溜溜梅、盼盼等普通商品的同时,一些产品也通过“改头换面”从大众品牌变成“高端精选”,进驻了山姆。其中,一款黄白罐装、印着“chacheer”的瓜子,就是洽洽瓜子。
再细心一点的消费者,这段时间上街买冰淇淋时,会发现冰柜里甚至还有“洽洽冰淇淋”。不细看的话,还以为商家把两包洽洽瓜子不小心放进了冰箱。
一面是不断地跨界推新和渠道创新、一面又是止不住的利润下滑,这家成立了二十四年的零食企业,正在迎来最大的增长危机。
洽洽,怎么了?
增长之困除了反映在利润上,更反映在毛利率上。
2022-2024年,洽洽食品毛利率为31.96%、26.75%和28.78%。到了今年一季度,毛利率却突然陡降至19.47%,同比减少约11个百分点。
对此,公司在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解释,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是:
葵花籽采购成本上升和部分坚果原料采购价格的上升导致;
坚果产品结构、渠道结构变化也对毛利率有一定的影响。
先说原料成本。
一季报中并未披露包括葵花籽在内的原材料成本。不过2024年年报中提及,2024年和2023年,“直接材料”分别支出42.64亿元和41.69亿元,占营业总成本的比重分别为83.96%和83.64%。
而今年一季度,由于内蒙古区域连阴雨影响了葵花籽的霉变速度,霉变率提升,导致原料产量下降,洽洽食品的收购价格上升。
为了应对原料成本的上升,洽洽最近两年选择直接通过终端产品提价来转移压力。
2018年,对旗下香瓜子等八个品类提价6%-14.5%不等
2021年,对葵花子系列提价8%-18%不等
2022年,对葵花子系列继续整体提价约3.8%
但从总体业绩走向来看,涨价并未带来实质性的增长,反而有消费者开始吐槽,洽洽牛皮纸包装的经典款瓜子“不好吃了”。
症结在于洽洽的供应链模式。洽洽食品的葵花籽原料采购模式有两种。一部分采用的是“公司+订单农业+种植户”,也就是企业直采;一部分采用的是“代理商和合作社”采购模式。后者导致洽洽对原料质量的把控能力较弱,也导致消费者拿到一包洽洽瓜子,就像在开盲盒。
但即便如此,“靠天吃饭”的洽洽也不得不加大力度囤积原料,导致一季度短期结款余额从8.5亿猛增至11.5亿元。虽然洽洽一直强调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低,但频繁举债囤货,也挫伤了毛利率。
再说渠道问题。
和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传统零食企业一样,洽洽瓜子也是依赖线下传统商超渠道和经销模式起家。经销模式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常年在80%以上。
不过,最近几年,洽洽也逐渐加大了直营和线上的权重,2024年直营渠道的收入占比提升至了20.51%,经销和其他渠道的收入占比则收缩到了79.49%。
看上去转型稳中有进。但实际上,洽洽食品在不同渠道的盈利能力有较大区别。
以2024年为例,经销和其他渠道的毛利率为29.75%,同比上升3.47%;直营渠道的毛利率为25.01%,同比下降4.32%。
尤其是直营渠道中的线上电商板块,毛利率仅19.39%,是毛利率最低的细分板块,拖累了整体盈利水平。
在五月份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有投资人直接提问:“洽洽抖音直播间,经常只有几位观众。公司会线上业务的工作是不重视吗”?
对此,洽洽方回应称“公司将优化抖音渠道的投入,加大与达人的合作,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爆品”,但并没有提及具体实施策略和投入力度。
此外,也有投资人认为洽洽拥抱零食量贩店的力度不够,渗透率偏低。2024年零食量贩渠道4.5亿元,仅占营收的6.3%。
而同为坚果类零食巨头的三只松鼠,通过发力第三方电商平台和切入量贩零售赛道,在2024年营收已经重回了百亿阵营。
2024年,三只松鼠先后收购了量贩零食品牌“爱零食”和折扣零售连锁品牌“爱折扣”,其中“爱零食”品牌在全国已经拥有超过1800家门店。
对比之下,无论是线上转型还是线下零食量贩店的崛起,洽洽食品在应对上都略显滞后和乏力。
但洽洽并没有停止创新。
恰恰相反,这两年,洽洽试水新赛道的动作频频。
传统瓜子品类上,洽洽最常用的创新方式是口味创新。比如臭味系列(榴莲瓜子、螺蛳粉味瓜子、辣根瓜子等)、茶系列(茶艺瓜子、茉莉龙井瓜子、荔枝茉莉瓜子)和椰香瓜子、雪梨味瓜子、陈皮味瓜子等等。
但是,口味创新对业务的增长贡献不甚明显。2024年葵花子业务收入只比2023年多了1.12亿元。相比之下,销售费用的增幅(15.55%)要远超过葵花子业务增幅(2.60%)。
2025年,洽洽又开始卖上了冰淇淋,推出了香草、山核桃和焦糖三种风味。线下便利店单支价格在8.8元,线上天猫旗舰店单支价格约为7元。
同时,投资者关系活动上,洽洽还表示,今年也将试销魔芋产品。
冰淇淋、魔芋,算是洽洽在传统既有品类之外的跨界创新了。噱头虽然很足,但冰淇淋属于冻品,洽洽需要重新拓展新的渠道体系和经销商。魔芋产品虽然这两年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但卫龙、盐津铺子等企业早早布局,也不算是蓝海。
本质上来说,洽洽只是从一个内卷的市场,转向了另一个内卷的市场。新市场里洽洽的角色,跟随者的成分要高于搅局的鲶鱼。
再往前追溯,洽洽还涉足过基金、白酒甚至护肤市场。
2021年,洽洽和绝味联合成立了投资基金,注册资本11亿元,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活动
2022年,洽洽成立了江洽酒业,入股了贵州酣客君台酒业有限公司,推出了酱香酒品牌君台酒
同年,洽洽还与华熙生物联名推出了“瓜子脸面膜”,
为了推动品牌年轻化,实现创始人陈先保在2020年立下的“未来2-3年营收破100亿元”的目标,洽洽确实很早就开始尝试开拓新的业务增长曲线。但几年实践下来,真正成型成规模了的只有以“洽洽每日坚果”为代表的坚果类产品。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中国坚果市场规模突破了3500亿元,相比于瓜子市场的增幅放缓,坚果品类增幅还维持在10%-15%。不过,头部企业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洽洽三家的市占率都不到5%。
客观来说,行业分散意味着企业整合、出清的空间还很大。但洽洽的劣势就在于,当前零食销售已经转向了以线上渠道为主,行业线上渠道前三名分别为三只松鼠、百草味和沃隆,洽洽的大盘仍在线下。
企业转型的困局传导至二级市场,也导致洽洽股价长期震荡下行。截至发稿,洽洽食品股价报22.36元/股,总市值113.16亿元,相较于2020年底的巅峰期,缩水将近2/3。
在原料成本高企、渠道转型乏力、跨界创新效果有限的三重压力下,如何有效破局、提振盈利能力,成为了这家老牌零食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