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截至7月28日,成都银行完成现金红利发放,标志着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分红季”正式收官,分红金额共计超过6300亿元。7月底前,所有A股上市银行的现金红包均将派发至持有银行股的投资者账户中。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银行业净息差承压,经营业绩面临考验,上市银行在分红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但银行业基本面韧性较强,预计上市银行未来分红的稳定性仍将持续。
分红合计超6300亿元
据Wind数据显示,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分红总额合计6325.94亿元,分红金额比2023年有所增加。
2024年,多家上市银行积极响应增强现金分红稳定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政策要求。
国有银行仍是分红大户,按2024年全年总派息额计算,工商银行分红金额最高,为1097.73亿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1007.54亿元、846.61亿元、713.60亿元、281.46亿元、259.41亿元,六大行全年合计派发现金红包超4200亿元。
注:Hehson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公告整理。
2024年,多家上市银行在开展中期分红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红比例,以回馈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据统计,六大行全部分红比例均大于或等于30%。其中,交行全年现金分红比例为32.68%;工行全年现金分红比例31.3%;农行现金分红比例为30.01%;建行、中行、邮储银行全年分红比例30%。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全年分红金额最高,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04.40亿元,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35.32%;其次为兴业银行,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24.33亿元,分红比例首次突破30%;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分红比例均超30%。
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沪农商行分红比例较高,为33.91%;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渝农商行等分红比例均超过30%。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在低利率时代,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分红资产成为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部分上市银行分红比例的提升,有助于推动银行股价上行和银行经营质量逐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银行股获市场认可
近几年,银行股在波动的市场中体现出稳健的价值。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涨幅一度位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前列。虽然自7月中下旬以来银行板块个股经历了回调,但总体而言,银行板块仍获得了不错的涨幅。
银行股获得了资金的青睐。
华安证券发布的对于公募基金2025年二季报的研究认为,剔除了行业自身涨跌幅带来的影响后,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实际大幅加仓的行业为通信、银行、非银金融等。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认为,今年银行板块的表现继续强势,财政注资叠加化债推进有望带来估值修复,险资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资金面支撑,下半年资金面支撑可能边际放缓,但大资金趋势性撤出的概率低。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里,长周期考核配合OCI账户,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中金公司在发布的《系统梳理银行股投资》研究中提到,市场逐步认知到银行股票的业绩稳定性,而非传统意义的周期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其他行业,银行业高股息特征,除了本身收益率(股息率高低)、波动性(盈利能力变化),还有其他行业不具备的规模特征。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拉长时间看,由于净资产重估逻辑尚未充分演绎,短期波动期过后,预计银行板块三季度仍将延续总体上行格局。
平衡分红回报与自身发展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银行业经营业绩面临考验,上市银行在分红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但银行业基本面韧性较强,预计上市银行分红的稳定性仍将持续。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在效益性指标方面,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为1.43%,环比下降9个基点,同比下降11个基点。信用风险指标方面,今年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微幅上涨1个基点,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3.06个百分点。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从基本面看,尽管当前银行业面临着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但整体韧性较强。
“部分优质头部城商行净息差已出现企稳迹象,且2025年存款成本加速下行,净息差将逐步触底。总体而言,银行基本面虽有压力但整体稳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表示。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二季度银行业息差收窄压力环比改善,基本面“以稳为主”。“一方面,5月存款降息后活期存款即期重定价,负债成本持续改善使得二季度净利息收入增长压力有所减轻;另一方面,二季度广谱利率中枢波动下行对银行债券投资估值形成利好,理财等财富管理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有望环比改善。”王一峰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上市银行应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投资者诉求等,平衡股东利益和自身发展需求,实施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保持分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振投资者长期持股信心。
下一篇:让公民旁听更好发挥作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