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立斌
近年来,深化资产端、资金端改革成为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助力其实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的使命。中国证监会日前召开的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提出“从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并部署下一阶段的相关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优质资产是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核心要素,稳定、充裕的长期资金又为优质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坚实支撑。“资产与资金两端的良性互动,不仅将提升市场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识别与实现能力,更有助于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风险定价、公司治理和创新支持等核心功能。”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说。
在资产端,培育一批高质量、稳回报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根基。今年以来,充分运用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工具,成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手段。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超1400家A股上市公司提出并购重组计划,其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超过100单。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并购六条”及配套政策落地后,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同时各地政策协同发力,为跨行业、跨境并购提供了制度保障。展望下半年,他认为“并购六条”配套细则有望简化科技企业重组流程,加速技术转化。
章俊表示,“并购六条”与重组新规的出台显著提升了并购重组政策可预期性,推动优质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资源、做强主业、培育新动能。并购与重组案例呈现向科技主导型、产业链协同型集中的结构性变化,有效支持了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根据年中工作会议部署,证监会将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落地,同时严防利益输送和“浑水摸鱼”,加快推进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意见落地,更好发挥公司治理内生约束作用。
“推动‘并购六条’落地和重大资产重组规则优化,将促使资源加速向优质企业聚集,强化上市公司之间的市场化优胜劣汰。”章俊说,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的加快构建也将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治理约束效能,有利于投资者基于真实基本面做出长期判断,市场定价逻辑将更具合理性和稳定性。
资金端改革同样意义重大,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是夯实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今年以来,多方协同发力,为市场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持续增持ETF;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为市场注入更多长期资金;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在提升投资者回报的同时,更大力度“引长钱”。业内人士认为,从入市节奏来看,当前长钱入市总体提速,规模与稳定性显著提升,大体符合市场预期。
年中工作会议提出,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促进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汪毅认为,当前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难”仍是核心堵点,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投资周期较长,退出渠道过度依赖IPO,需通过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至商业航天等新领域、做强并购重组分层审核机制等来拓宽路径。在税收政策上,可借鉴国际经验,对持有超过一定年限的创投收益减免资本利得税,并延长现有税收优惠试点;资金来源方面,应放宽险资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未上市股权的配置比例,同时调整政府投资基金的返投要求,避免重复建设和区域失衡。
在章俊看来,“并购六条”与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之间形成了供需两端的共振机制。一方面,通过优化资产质量与提升治理结构增强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另一方面,长期资金的逐步到位为优质资产提供估值支撑与交易流动性。
“这一机制不仅助力估值修复和投资信心回暖,也提升了市场对高质量上市公司的定价效率。未来,若在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等方面进一步配套完善,将更好支撑资本市场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固本培元’。”章俊说。
下一篇:智慧检务·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