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现在,我和300多名顺丰小哥都是奥运村的‘编外社工’。”面对记者采访,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奥运村片区负责人郭瑞刚的话语里满是骄傲。自2006年入职顺丰后,他从一线快递员起步,历经仓管员、站点主管、运营经理等岗位,如今已掌舵300多人的团队。19年间,他见证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收发快递到融入基层治理的角色变迁。
来到奥运村片区的两年间,郭瑞刚和团队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温暖与支持。奥运村街道设立的近50个快递员驿站和快递友好社区,成为快递员们歇脚补给的“暖心港湾”;奥运村街道总工会的关怀更是细致入微——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节假日的慰问活动从不间断。
工会还联合顺丰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把快递员从幕后推到台前,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穿梭街巷时的专业与风采。“这些都让我们倍感温暖。”郭瑞刚说。
每天穿梭在奥运村片区的街巷楼宇间,顺丰快递员对这片区域的熟悉程度远超普通居民。“快递员们每天都在自己负责的收派件区域内,这样的工作特性决定了他们天然是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郭瑞刚解释道。
这份“天然优势”,让快递员们在收派件途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基层治理的网络。遇到孤寡残障居民需要帮助,他们总会第一时间上前援手;发现高空抛物、电梯故障、公共设施损毁等安全隐患,或是垃圾满冒等环境问题,他们便立刻通过电话或微信群反馈给社区和物业。
“这些都是顺手的事,不太占用我们的时间。”郭瑞刚说,正是这种“发现-反馈-处置”的互动机制,让社区环境更加和谐安宁。
谈及快递员们的好人好事,郭瑞刚信手拈来:“有快递员在收派件途中发现火情,毫不犹豫带头冲上去灭火;有快递员捡到客户的重要物品,辗转联系及时归还。”这些凡人善举不仅为团队赢得了一面面致谢锦旗,更形成了正向激励:顺丰通过年终表彰、现金奖励等方式,持续鼓励快递员们参与基层治理。
双向奔赴的温暖,在快递员与居民间悄然流淌。“多年来,我们也和居民构建起深厚且融洽的关系。”郭瑞刚深有感触,遇有小区楼栋门牌标识不清,居民会及时反馈使问题尽快得以解决;夏日炎炎,常有居民塞给快递员一杯自制的酸梅汤;清晨卸货分拣难免产生噪音,居民们要么宽容以待,要么善意沟通。“这些善举都让我们的职工感受到奥运村‘大家庭’的温暖。”他说。
如今,在奥运村街道,顺丰快递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服务。许多快递员成了小区副楼长、网格员、志愿者,在收派件之余,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协助社区巡查的责任。他们是穿梭在街巷的快递员,更是街坊邻里口中的“好邻居”“好伙伴”。
“能够和300多名快递员以‘编外社工’的身份,融入奥运村基层治理,对我来说是与有荣焉的大事。”郭瑞刚告诉记者,未来,穿梭在楼宇间的顺丰快递员将继续以“移动探头”的姿态,当好基层治理“合伙人”,为城市建设和社区共治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力量。
□本报记者 刘欣欣/文 通讯员 蒙进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