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科瑞兴以技术创新冲刺全国市场
创始人
2025-07-29 00:11:56
0

德科瑞兴董事长杨学辉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 李里

  “在政策、市场、技术三重发展机遇下,公司在度过创业初期后,有望进入客户快速增长期。”四川德科瑞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科瑞兴”)董事长杨学辉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作为工业大省,涉废市场容量超过150亿元,近几年来保持了超过20%的年均增速,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四川省内涉废企业众多,呈现出小而散的格局。德科瑞兴作为西南危废智能标准化管理的第一批危废固废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的先行者,以‘合规+安全+效率’为核心,力争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突围。”■本报记者 林珂

手握15项专利,年研发占比15%

  据杨学辉介绍,德科瑞兴自成立以来,围绕工业自动化系统研发、工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及互联网服务的建设工作,专注于危险废物规范化贮存与信息化管理业务。公司拥有15项专利,其中5项为防爆技术,自研边缘计算模块能实现设备数据秒级采集,防爆设备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认证,技术实力得到国际认可。同时,公司柔性化定制能力卓越,支持6大系列、超过100个规格的型号选装,能够满足政府、学校、工矿企业、4S店、实验室等多场景应用差异化需求。

  “作为身处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公司一直非常重视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杨学辉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德科瑞兴研发中心位于成都高新区电子科大科技园,拥有一个6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为4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5%。在与高校的合作中,成果也十分显著。其中,公司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危废资源化利用联合实验室’,与电子科大合作开发防爆物联网技术,技术成果转化周期缩短至6个月,加速技术创新与应用。”

  公开信息显示,德科瑞兴的核心产品主要有危废智能贮存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全过程智能监管平台等。危废处理属于固废行业中的细分赛道,行业内部分企业的业务虽然聚焦危废处置,但硬件设备依赖外购。在区域厂商中,德科瑞兴脱颖而出,是具备“硬件制造+软件研发+平台运营”全链条能力的川企之一,本地交付周期压缩至15天,服务成本降低了40%。

政策红利催生千亿蓝海

  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升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有望推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与精细化发展。

  “全国高达85%的中小企业仍在使用简易仓库存储危险废物,渗漏、挥发等问题频发。在政策引导下,行业合规压力剧增,这也为危废处置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杨学辉表示。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中已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随着危废处理行业的逐渐规范,近几年来市场规模一路走高。有机构预测,2025年,危废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亿元。其中,规范化贮存与信息化管理占比30%,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四川作为工业大省,涉废市场容量超过150亿元,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四川“无废园区”补贴政策覆盖设备采购费用的30%,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三步走”战略:从西南龙头到全国布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数字时代赋能下有望加速商业模式的创新。杨学辉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利用产品的数字化赋能,从设备定位到大数据收集、分析、存储的功能,通过收集的危险废物详细信息,进行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工作,用大数据精准化调度运输车辆,从产废企业直达无害化处置企业,替代现有的危废中转站,收取客户的危险废物处置费和运输费。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还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启动危险废物资源再生利用,通过AI智能识别分拣,实现危险废物的高效分类与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德科瑞兴在2023年成立后,逐渐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在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公司希望乘政策东风在本地企业中快速突围。”在谈及未来发展规划时,杨学辉表示:“短期来看,在稳住基本盘的前提下,公司将继续拓展市场。2025年至2026年,公司力争成为西南地区危废智能设备市占率靠前的厂商,接入5个省级监管平台,设备出货量突破500台;在深耕本地、拿到更多市场份额后,2027年至2029年,公司拟进军全国市场,拓展更大的市场;2030年至2035年,依托‘硬件+数据+平台’三位一体模式,构建领先的危废管理生态系统,在2035年实现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年减少危废非法处置量100万吨的长远发展目标。2026年,公司的设备客户、软件客户将进入放量期,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有望超过2000万元,税后净收益接近500万元。”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昌吉州夺得双冠丨昌吉这里被评为... (来源:昌吉日报)【早安昌吉】今天是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昌吉州大部地区多云间晴,玛纳斯县至奇...
深夜,再创纪录! 2025.07.29本文字数:1298,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作者 | 第一财经 樊志菁周一标普500指...
“研究院”为啥更名 (来源:安徽新闻网)转自:安徽新闻网近日,“安徽大学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完成正式更名。“未来产业...
【国信策略】“内卷式”消灭1到... 从微观估值结构看近期市场特征:内卷式消灭1-2倍市净率。4月7日区间低点,PB在2倍以下的个股占比在...
财经早报:公募基金二季度调仓路...   【头条要闻】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始举行  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