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谢陶 每经编辑|唐元
优质的互联网内容,优秀的自媒体平台,已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实现社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软实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的“先发城市”,从北京、上海,再到成都,积极挖掘城市自身特色,加速探索如何引导聚合更多的“自媒力量”,使其更好地提升文旅美誉度、助力产业发展、赋能城市治理。
7月25日,以“汇聚自媒体行业合力 赋能城市治理和发展”为主题的“自媒V发布”平台启动活动在成都举行。该平台由成都市自媒体协会牵头,全国多家省市自媒体/新媒体行业协会共同自愿发起,旨在将自媒体力量与城市治理及产业发展需求系统化链接。20余家省市级行业协会和全国40余位头部及优质网络名人齐聚一堂,共话自媒体行业发展机遇。
某种程度上,这不只是一个行业平台的“主动落子”,它折射出前沿行业趋势的同时,更代表着一种更为精细化、更具灵活性的城市治理范式正在成都“向下扎根,向上突破”。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一个行业趋势:从传播者到共创者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自媒体行业市场规模突破4800亿元,较2020年激增84.6%,年复合增长率达13.2%。而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1.23亿人。
在日益壮大的数字图景中,自媒体平台已成长为记录时代变迁、赋能行业崛起的关键力量。它早已扎根于寻常百姓与家国大事每一个重要的瞬间。从“特种兵式旅游”带火淄博,到“探店Vlog”点亮地方夜市,自媒体以一种“内容即宣传”的方式,让更多城市被看见、被喜爱、被选择。
在@金融八卦女联合创始人陈静芳看来,“近年来,自媒体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传播者’,更是城市内容的‘共创者’。相比传统宣传方式,自媒体通过更真实、生动、有温度的内容输出,让城市不再只是冰冷的GDP数据,而是有烟火气、有故事、有个性的人文空间。”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北京举办‘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构建起‘政府引导-平台赋能-全民参与’的传播体系,实现全民共创。大赛共收到4.3万件参赛作品,相关话题阅读量近27亿次。”华中师范大学自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吴志远分享道。
此外,上海通过 “老外讲故事”系列视频实现了国际传播的“深度破圈”。该系列采用“外籍人士第一视角+生活化场景”的叙事风格,如法国博主拍摄的《梧桐树下的上海咖啡》,将城市文化解构为可感知的咖啡文化、建筑美学等元素。
而在成都,自媒体与主流媒体联合创作的《平行世界里的两个成都》就成为一个现象级传播案例,突破了传统城市宣传片的叙事框架,以“平行世界”的概念重新解构、塑造成都城市形象。
在有好戏网络(毒舌电影)总经理助理苏颖欣看来,自媒体行业历经过去10余年的发展,在提升并塑造城市形象、赋能城市治理方面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机遇期”。“自媒体所拥有的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全天候的传播特性,令其在应对各类公共事务时,都能以更加柔性的方式,起到意想不到的辅助作用。”
一种城市大势:产业与治理的“双重赋能”
记者观察到,在传播之外,越来越多国内城市主动作为、积极拥抱并利用优质自媒体平台及内容,助力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美誉度、赋能城市治理。
“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也开始主动拥抱内容创作者,通过短视频、直播、联合运营等方式,激活文旅、消费、文创等本地产业,甚至将内容经济纳入城市招商体系,“陈静芳表示。
而在众多城市案例中,许昌和长沙是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代表。陈静芳分析指出,许昌因为胖东来而“出圈”,一个商超企业凭借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成为自媒体争相关注的对象,进而带动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相比之下,长沙则是更系统性地打造了一个短视频友好型城市。从2018年起,长沙就开始布局短视频产业链,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平台引入、园区孵化,构建起完整的内容创业生态。
与此同时,例如,南京市浦口区主动拥抱直播平台,打造 “弘商圈”直播基地,重构区域产业生态——“宝妈直播达人孵化计划”学员张鸽芹通过探店直播带动商铺营业额增长200%;新疆商户乌热依木・喀日的烤包子店通过直播冲上热销榜,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洛阳更以“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激活文旅IP,通过《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爆款内容,在抖音平台创造“洛阳实力宠客”话题,实现20亿次曝光,推动当地文旅破圈传播。而洛阳2024年春节策划的“神都洛阳恭迎公主殿下回城”等沉浸式活动,带动全市文旅收入同比增长120%,汉服租赁市场规模突破5亿元。
图片来源:郑州歌舞剧院官方微博吴志远教授指出,自媒体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城市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成功关键在于,“通过精准捕捉传播规律、构建多方协同生态、实现流量与实效转化。比如成都龙泉驿区公园路社区打造的‘邻里直播’平台,就巧妙激活了社区自治内生动力,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一次强势聚集:在成都向下扎根、向上突破
聚焦以“自媒V力”破题城市治理新范式的领域,成都无疑是一座亮眼的“先发城市”,从政策支持端、技术赋能端以及场景供给端,做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就在去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蓉举办前夕,成都就邀请全国自媒体协会代表和网络大V,在锦江之畔共同发起了全国首个自媒体行业自律“锦江倡议”。而此次活动,无疑是对“锦江倡议”的一次显著深化与升级:全国首个自媒体协作平台“自媒V发布”正式启航。
一个将自媒体力量与城市治理、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系统化链接的常态化、全国性协作机制由此诞生。在成都市自媒体协会会长邓凯看来,我们从“共同倡议”迈向“共建平台”,这一步跨越,意味着自媒体行业的合作,从理念共识走向了实践深耕,从分散摸索凝聚成了协同合力。更意味着这座城市以务实的姿态,去打通行业资源流动的堵点、消弭供需对接的盲区,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回顾过去十余年,成都拥有活跃的市场主体、良好的创新氛围及人文环境,以及一个日益完善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撑体系,为自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优质土壤。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成都在全国率先开展自媒体服务与管理政策研究,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推动行业规范化协作、拉动全社会与自媒体的供需对接,将分散的“微力量”逐步汇聚、转化成推动城市治理和发展的“强动能”,不断贡献全新的“成都范式”。
无论是发布《成都市服务扶持优质自媒体创作者八条》这类引导及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还是发布“自媒体机会清单”,匹配市场与行业的双向需求,成都积极促进自媒体融入城市治理与整体发展战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与此同时,成都互联网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亦为顶流自媒力量在此聚集、生长、融合,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据悉,2024年,成都全市互联网相关企业达3725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429亿元。成都网民规模持续攀升,至2024年达到了1896万人,同比增加1.2%。
作为自媒行业的代表,陈静芳希望,“未来有更多像成都这样有温度、有格局、有未来感的城市,敢于和内容创作者并肩前行。”
某种程度上,这次全国自媒顶流在此自发成立全国首个自媒体协作平台,不只是一个行业平台的“主动落子”,它在折射出前沿行业发展趋势、集聚优质行业资源的同时,更代表着一种更为精细化、更具灵活性的城市治理范式正在成都“向下扎根,向上突破”。
上一篇:昆明市委副书记刘申寿,获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