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启亮
杜卫东散文集《在历史的岸边遥望》,收录的10多篇历史人物散文,篇篇引人入胜,又启人深思,读来痛快淋漓,进入一种美好的阅读体验。
《在历史的岸边遥望》写到的都是有重要影响和历史地位的人物,比如王昭君、蔡文姬、刘禹锡、陆游、李清照、傅山、柳如是、黄遵宪等。作者凭借着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把这些人物放到所处的历史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思考,全面反映时代风云,探寻人物的心路历程,揭示人物的不同命运。作者的很多观点独具慧眼,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正确评价这些人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版本。
《在历史的岸边遥望》能够深深吸引我、打动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写出了不同时代风云下人物的复杂命运。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各自的不同命运,也写出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奋斗、成功,历史贡献和社会影响,也写出了他们的愁苦、无奈、挣扎和坚持。因此,这些人物生动鲜活,形象饱满。主动请缨,担当和亲使命,以一己之身带来数十年和平安宁的王昭君如此;早岁胸怀抱负,积极投身“永贞革新”,写出《陋室铭》的诗豪刘禹锡是如此;诗画出众,文采风流,豪爽刚烈的歌伎柳如是也是如此……
第二是真情满满,努力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写这些历史人物时,作者与笔下的人物同呼吸、共悲喜。书中写李清照、柳如是、黄遵宪三篇干脆用第二人称写法,作者与书写对象好像相对而坐,如切如磋,有交流、探寻、求证,也有争辩和相互打气鼓励。透过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欢欣、悲愤和呐喊,他写这些人物,字里行间流淌的是家国情怀,是文明进步,是人性之光,是正义和良知,是真、善、美。
他写的人物,有诗人、词家、歌伎、画家、学问家、外交家,着力点是书写他们在历史环境下的遭际、奋争和思考,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的担当和作为,努力展现人性的正义、善良、美好和力量。因此,他的写作不是浮光掠影式的,不是歌功颂德式的,而是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在那些最本真、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深入挖掘,力争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新的解读。
第三是飞扬的文采、优美的语言和鲜活的画面感。作者在谋篇布局、结构故事、表达思想、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因此给人带来别样的美感享受。
首先,文章的结构布局巧妙而含蓄,富有变化。有时行云流水,有时大开大合,有时穿插迂回,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其次,语言上多用骈文和诗词的表现手法,节奏感强、韵律优美。拟人、对称、夸张、比兴、递进、借代、设问等修辞手法信手拈来,对渲染气氛、营造环境、刻画人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强烈的画面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永远的精灵》写刘禹锡一家与柳宗元分手时的情景:“八十多岁的刘母颤巍巍地走过来,拉住柳宗元的手,刘禹锡的几个幼子抱着柳宗元的腿,舍不得他走。柳宗元泪水涌出眼眶,良久,才一步一回头地走向渡口。刘禹锡惆怅不已,突然紧追几步,忍住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此情此景,哪能不凄然呢。
最后,夹叙夹议的手法运用,为文字注入灵魂。作者在叙述事实、描摹景物、刻画人物过程中,让思想在优美的文字间自由飞扬。比如他评价薛涛“加入乐籍并非生活所迫,而是性格使然:要拿青春赌明天”“正是乐伎的经历,才成就了中唐一位卓越的女诗人。”所见既准确,又深刻。
本书集中写“人”,赋予这些历史人物新的生命活力和人生解读,给予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成为历史人物散文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历史的岸边遥望》,杜卫东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彭士量:英勇抗日 以身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