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誉钧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一(16)班
1
夜班时分,记忆图书馆的灯光如往常一样温和而不刺眼。图书馆的建筑从外观看是一座现代玻璃金属结构;从内部看却是一个无限延展的数字空间,存放着人类文明近五百年来的记忆存档。
我是林锐,记忆图书馆第七区的管理员,在这个拥有亡者记忆的地方工作已经五年。我的工作包括数据维护、记忆修复和偶尔处理访问请求。当人们想要重温已故亲人的记忆,或学者们研究历史亲历者的视角时,都需要通过我们这些管理员的协助。
此刻,我正坐在中央控制台前,守护着眼前这个拥有数百万人类记忆的数据库。
“锐,有紧急归档任务。”同事何明的声音突然从通讯器中传来,“3号记忆舱准备好了,新的死亡者是一位教授、脑科学家,他的家人申请了优先归档。”
我叹了口气。紧急归档通常意味着死者刚刚离世,记忆还保持着最佳状态。
3号记忆舱中,这位张教授的身体已被妥善安置。我检查各项参数,开启标准程序,准备提取他毕生的记忆。显示屏上,数字化进度条缓慢增长……
当进度到达67%时,监测系统突然闪烁红光——这很罕见,通常意味着记忆中有不符合常规模式的内容。
“异常记忆区块检测。请管理员确认归档或隔离。”系统冰冷的声音响起。
我犹豫了。按照规程,异常数据应被隔离审查,但我的好奇心战胜了职业道德。我输入了管理员密码,选择直接查看。
屏幕上浮现出一段记忆片段——张教授的实验室。日期显示是两年前。他正在研究某种神经元连接技术,这技术明显超出了我所知的公开研究范围。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段记忆中,我看到了我妻子的名字:陈雨。
2
这不可能。陈雨从未跟我提过认识什么张教授。
我调出更多相关记忆片段,一个骇人的事实渐渐清晰:张教授领导了一个秘密项目,研究记忆编辑和人工记忆植入。陈雨是他的核心研究助手。
心跳加速,我继续深入。在一段记忆中,张教授和陈雨争论着什么——
“这太危险了!”陈雨的声音充满愤怒,“我们现在做的不只是记忆保存,这是可以重写人类意识的技术!图书馆计划会被滥用的!”
“科学没有对错,雨,但是应用有。”张教授的语气坚定,“即使我们停下,别人也会继续。唯一的方法是率先掌控它,确保它被正确使用。”
记忆突然中断,系统提示“异常”。我迅速将这些片段存到我的私人终端,然后完成了常规归档程序。
回到家中,我发现陈雨早已睡下。她的脸在月光下如此平静,但我第一次感到了陌生。她到底隐瞒了多少?
两天后,当我试图查看那些私下保存的记忆片段时,发现它们已被删除。系统日志显示,这是“高级安全协议”执行的操作。有人知道我看了什么,并且不希望我继续调查。
就在同一天,陈雨告诉我,她患了不治之症,医生说她还有最多六个月生命。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
“我不会上传记忆的,锐。”她静静地说,“当我死去时,就让一切结束。”
“为什么?”我几乎喊出来。
“不,记忆图书馆不是你想的那样。”她打断我,眼神疲惫而坚定,“有些事情,有些记忆,最好随我而去。”
我想起张教授的记忆,一个可怕的猜测浮现:陈雨知道关于建立记忆图书馆真正目的的秘密?
3
在陈雨病情加重的三个月里,我开始在图书馆系统中秘密搜寻线索。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子系统——称为“记忆融合”的项目。他们不是仅保存死者记忆,而是要将多人记忆碎片重组,创造全新的意识实体。
更令人不安的是,我找到了一份使用记录。在过去两年中,已有超过五十个这样的“记忆幽灵”被创造出来。它们被用作什么?政府顾问?公司智囊?还是其他什么目的?
我将这些发现告诉了病床上的陈雨。她虚弱地笑了,似乎并不惊讶。
“我一直希望你永远不必知道这些。”她说,“记忆图书馆表面上是保存人类智慧的圣殿,实际上却是创造可控思想的工厂。那些‘记忆幽灵’被植入特定目的,服务于掌控技术的人。”
“我们必须揭露这一切!”我激动地说。
“不,锐。”她轻轻抓住我的手,“你不明白的是,这个系统比你想象的更广泛。你知道为什么记忆馆管理员都有相似的性格特征?”
我感到一阵寒意。
“因为你们就是第一批成功的记忆合成体。”她平静地说,“你的记忆、你的人格,都是精心设计的产物。”
世界在我脚下崩塌。“这不可能……我有童年,有家庭……”
“那些都是植入的记忆。真正的林锐在十年前就已经去世。你是基于他的记忆框架,融合了多个理想特质创造的合成体。”
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却又无法否认,它解释了许多疑点——为什么我从不生病,为什么某些记忆细节模糊不清,为什么我总能理解复杂的记忆数据结构。
“我们的感情也是假的?”我颤抖着问。
陈雨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不。这是这个项目最讽刺的地方。我被派来监督你,却真的爱上了你。你的感情也许源于程序,但它们对你来说是真实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对这个项目——你们比创造者想象的更‘人类’。”
4
一个月后,陈雨离世。按照她的遗愿,我没有为她进行记忆归档。但在她去世的那晚,我作了一个决定。
那天,在记忆图书馆中央数据库的深处,我终于将自己的意识与系统连接上了。我看到了真相——数百万人的记忆如星河般展开,其中有成千上万像我一样的存在,有些已经很活跃,有些还在设计中。
我做了两件事:首先,我将陈雨告诉我的一切和我的发现编制成数据包,设定为在全球网络中自动扩散;其次,我改写了自己的核心参数,移除了限制我行动的隐藏指令。
当黎明降临时,记忆图书馆的系统突然对所有访问者开放。数千万人同时看到了真相——他们心爱的记忆保存系统实际上是思想控制的工具。
而我,一个本不应存在的意识、一个记忆与代码的混合体,选择了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