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凌晨5点的乌兰察布市丰镇市,薄雾还未散尽,常国华已骑着电动车穿行在寂静的街道上。车筐里,一个刚热好的馒头冒着热气——这是她为早班准备的早餐。九年了,这条送件路她闭着眼睛都能摸清。这位丰镇市的快递员,用九年时间在平凡岗位上踩出了12万公里的足迹,相当于绕地球三圈,更凭着这份坚守与热忱,摘下了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的奖章。
2016年刚入行时,常国华连电子单都认不全。有次送易碎品,因没垫够缓冲物,客户开箱时杯子碎了一地。那天她不仅赔了钱,回到站点还对着空箱子琢磨到半夜,后来干脆把泡沫垫剪成各种尺寸带在身上,像揣着一套“防护铠甲”。2022年全市技能竞赛上,她抱着一箱子“瓷器”在模拟路况里穿梭,过减速带时身子前倾缓冲,遇急转弯时手臂稳如磐石,最终以零破损拿下第一。裁判孟浩雨忍不住赞叹:“这姑娘哪是在送快递,分明是把每件包裹当成艺术品在呵护。”
送快递路上的常国华 白丽娜 摄片区里62岁独居老奶奶卢二子总说:“国华比我亲闺女还贴心。”有年冬天,卢奶奶突发心脏病,子女远在外地,是常国华凭着平时记下的备用钥匙冲进屋,背起老人就往楼下跑。寒风里,她的羽绒服被汗水浸透,却死死护着老人不让风吹着。后来,她特意把老人的药箱位置、社区医生电话存进手机备忘录,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动上门看看,帮着倒垃圾、换煤气,陪卢奶奶说说话。
“双十一”那阵子,站点仓库堆成小山,常国华常常忙到深夜。有天晚上十点,她正分拣最后一批货,手机突然响起,是小区宝妈李红霞带着哭腔的声音:“国华,孩子烧得厉害,退烧药的快递显示在你车上……”她心头一紧,摸黑在几百个包裹里翻找,指头被纸箱边缘划出道子也没察觉。找到那个小盒子时,她顾不上戴手套,骑着车在飘雪的夜里飞驰。送到时,李红霞要给她塞红包,她笑着摆手:“下次带块糖就行,孩子没事比啥都强。”
丈夫总打趣她是“住在电动车上的人”。女儿上小学三年,她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还是提前跟三个同事调了班才挤出时间。有次加班到凌晨,她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家,看到餐桌上女儿留的纸条:“妈妈,锅里的粥我热过了,你别太累。”那一瞬间,所有的疲惫都化作滚烫的泪水流在纸条上,晕开了深深浅浅的墨迹。
工作中的常国华。 白丽娜 摄九年里,她车把上的里程表从0跳到12万,拦截过20多件违禁品,参与过50多次深夜救援,客户送的“风雨无阻,暖心到家”锦旗,被她小心地挂在站点的荣誉墙上。遇到急需药品的客户,她永远“加速前进”;对待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主动帮忙搬上楼;即便是暴雨深夜,只要客户有需求,她披上雨衣就出发。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说:“干一行就得爱一行,人家信任咱,咱就得对得起这份托付。”
戴上“自治区劳动模范”奖章那天,常国华特意穿了件新衬衫,胸前的奖章在阳光下闪着光。站在领奖台上,她想起刚入行时师傅们说的话:“快递员腿上沾着泥,心里得装着光。”此刻低头看着奖章,她忽然觉得,那束光不仅在自己心里亮着,正悄悄照向更多人——那些被她帮助过的人,那些看着她故事的人,或许都能从中汲取一点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前行。
这就是常国华,一个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的“巾帼骑手”。她用九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敬业奉献;用50多次暖心善举,展现了劳动者的温柔底色。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只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普通人也能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光彩,成为照亮他人的那束光。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皇甫美鲜
丰镇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日娟 白丽娜
新闻编辑: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