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邓亮 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徐翠萍) 近日,记者在常山县招贤镇大溪沿村的高速公路桥下,能瞧见不远处白色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稍近处连片的玉米地叶梢泛黄,路边是一盆盆摆放整齐的绿植,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一抹清新。“以前这里是一片闲置地,现在都变成了村集体收入来源。”大溪沿村党支部书记季晨曦说,到今年6月份,5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任务已提前完成。
为了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大溪沿村将目光投向脚下资源——黄衢南高速穿村而过,两侧闲置土地长期荒废。去年,村里的蔬菜大棚建好后出租,一年能收取5万元租金。今年,村两委种植水果玉米时,就借用蔬菜大棚实现提前育苗,让玉米得以提早上市。“我们实现了错峰销售,5亩地玉米卖了2万元。”季晨曦说,玉米从种植到销售均由村两委人员完成。
沿线种植的绿植盆栽,是大溪沿村的幸福庭院建设项目。除了道路旁,村民们的房前屋后及庭院也都有摆放,既是村集体增收的途径,也是村民增收的密码。“农户闲置的庭院以每平方米30元的价格租给第三方公司,村民负责日常管护。”季晨曦说,目前有102户农户参与,其中有34户是低收入农户;已建成共富庭院8000余平方米,带动村民为村集体年均增收20余万元。
大溪沿村的探索,是招贤镇18个村集体增收战役的生动缩影,这种多元化发展路径正在全镇开花结果。鲁士村引进农光未蓝项目,棚顶光伏板熠熠生辉,棚内菌棒生机勃勃,这种“棚上发电、棚下种菇”的菌光互补模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而在纱帽山村,依托300年枇杷种植传统打造的百亩精品园,通过与食品企业党建联建,开发枇杷花茶、枇杷酒等深加工产品,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突破50万元。溪上村种植了300亩桃子,今年桃子销售收入已超15万元。
“我们还通过创新‘抱团发展’模式,有效整合各村闲置资源与资金,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常山县招贤镇相关负责人说,此前全镇18个村,以3500万元整体收购常山新都工业园内48亩厂房。此次收购年租金收益超180万元,为每个村年均增收13.5万元,更关键的是获得了土地和厂房等固定资产支撑。
此外,汪家淤、山底、大溪沿抱团成立了常山县尚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承接来料加工业务、建筑材料销售、农产品销售,为村集体收入增加3万元。在慈溪—常山消薄飞地项目、常山县光伏小康工程里,都有招贤镇村集体抱团参与的身影。截至目前,招贤镇全镇18个村已有4个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17个村稳定在30万元以上。
“我们现在已和第三方公司敲定合作,接下去将打造水果采摘园,桥下空间也将被利用起来,建设儿童游乐区。”行走在大溪沿村高速桥下,季晨曦谈起未来新的谋划,希望以此集聚人气,带动村民就业,村集体也再添个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