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促进干部担当作为交流会日前在武汉召开。武汉、宜昌、黄石、黄冈市纪委监委及省纪委监委驻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等6家单位围绕精准追责问责、查诬澄清正名、回访教育帮扶等促进干部担当作为举措作经验交流。
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对失实检举控告及时予以澄清,向诬告者亮剑、为干事者撑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通过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等措施,让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知道自己被举报时,心里憋屈难受,现在组织为我召开澄清通报会,心结解开了,干事创业的底气也更足了……”7月8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纪委通过公开通报与书面澄清相结合的方式,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宜陵镇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农村经营管理专干龚某某澄清正名。此前,该区纪委监委收到信访举报称,龚某某监管村级财务不力,存在做假账等问题。经查,举报反映问题不属实,江都区纪委监委启动澄清正名程序,及时为龚某某澄清正名。
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是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为扎实做好澄清正名“后半篇文章”,该区纪委监委建立健全澄清工作暖心回访机制,根据被澄清对象工作实际和特点,制定个性化回访方案,做实做细谈心谈话、回访教育等工作,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卸下包袱,更好干事创业。
“我们在回访被澄清正名的干部时发现,不少人都关心失实举报是否会影响自己后续发展。”四川省洪雅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彭汇介绍,失实举报的认定材料、澄清正名审批文件、回访谈话记录等材料都会归入党员干部廉政档案。根据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及时了解澄清对象工作表现、思想认识等,依规依纪维护其在选拔任用、考核考察、评优评先等环节的合法权益,消除失实举报带来的负面影响。
“丹江口市凉水河镇代某多次重复、越级举报该镇某村书记贪污、挪用公款问题,经查均不属实,其涉嫌诬告陷害行为,现将该问题予以移交。”近日,湖北省丹江口市纪委监委组织召开全市查处诬告陷害行为联席会议,现场向公安机关移交涉及诬告陷害的问题线索。
祛邪必须扶正,激浊方能扬清,必须坚决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丹江口市建立查诬澄清联合治理工作机制,推行“1+6+N”联动模式,即由市纪委监委统筹协调,组织、政法、公安、检察、法院、信访六部门协同,其他相关单位配合,释放“诬告陷害必有代价”的强烈信号。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纪委监委常态化开展查诬工作,全面起底信访举报、审查调查、监督检查中涉嫌诬告陷害的问题线索,精准分类、高效处置,通过公开反馈、公开澄清、公开通报方式,切实向诬告者亮剑、为干事者撑腰。
对受到处分处理的党员干部,不能一“处”了事,而应传递组织关怀,帮助他们解心结、再作为。“之前受到处分的时候,内心感觉有道坎过不去,生怕组织放弃我。但是在处分期间,镇党委和镇纪委相关负责人经常找我谈心谈话,现在自己也调整过来了,重整行装再出发。”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浙江省东阳市纪委监委干部,曾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某镇干部方某某表示。
为了激励受处分处理党员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纪委监委与区委组织部建立常态回访教育机制,坚持访前全面了解、访中谈开谈透、访后加强管理的原则,细化回访教育的工作责任、内容方式,及时掌握受处分干部的思想转变和工作实绩等情况,去年以来共对34名受处分干部开展回访教育。对处分影响期已满,且工作实绩突出、口碑好的干部,建议组织大胆使用,为改正错误再出发的干部撑腰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