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蟠龙纹陶盘:四千年前龙的样子
创始人
2025-07-27 03:40:24
0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19】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杨珏

  在中华文明中,龙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是“龙的传人”。那么,四千多年前,先民心中的龙究竟是何形态?山西临汾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彩绘蟠龙纹陶盘告诉我们:它有着鳄鱼的嘴巴和鳞片,蛇的身体,虎或熊的耳朵,是多种灵兽的综合体。

  “一条盘曲的朱红色龙纹,将中华龙文化的艺术魅力凝固在四千多年前的陶盘中。”临汾市博物馆馆长狄跟飞难掩眼中的激动。陶盘上盘龙的身体饱满而外张,沉稳而强健,威严而神秘。

  彩绘龙盘“出身不凡”,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的陶寺遗址。陶寺遗址位于黄河母亲臂弯里的晋南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学者曾用“抓一把泥土,就可以攥出文明的汁液”来形象地比喻这片沃土。

  四千多年前的陶寺,龙已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或许也是当时崇拜的图腾和国家的标识。陶寺遗址共出土龙盘四件,临汾市博物馆藏的这件是最大的,口径40.9厘米。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条龙口中还衔着枝状物,专家辨识后认为可能是禾苗。龙盘将图腾文明和农耕文明巧妙结合,寄托着祈求国家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在陶寺遗址早期墓地已发掘的1309座墓葬中,只在4座大型墓中发现龙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认为,龙盘是等级差别与身份地位的象征物,只属于极少数地位显赫之人。在墓室中,龙盘均摆放于墓主人右侧偏上部的固定位置,结合墓中鼍鼓、石磬等形成的固定乐器组合,昭示礼乐文明曙光初现。

  如今,龙已是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中华文明之中。彩绘龙盘记录着四千多年前陶寺先民对龙的崇拜与想象,其形象成为龙文化源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千多年后,龙已不再是最高权力者的专属图腾,而成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心目中的文化印记。

彩绘蟠龙纹陶盘 临汾市博物馆供图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7日 01版)

[ 责编:邢彬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锐评|众志成城 抗汛排险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北京连日来降雨频繁,其中延庆、怀柔、密云部分地区出现...
五方面45项重点,北京中轴线保... (来源:千龙网)今天(27日),北京中轴线迎来申遗成功一周年。北京市文物局(市申遗办)正式发布了《北...
基金卖债,这次有何不同? (来源:债市颜论)⚫ 本次基金卖债有何不同?后续可能如何演绎?最近一周债券市场出现回调,10年国债到...
面包车撞上隔离墩殃及SUV 幸... (来源:上观新闻)昨天(7月26日)下午3时50分,浦东新区杨高南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面包车撞...
河北强降雨,致2人死亡2人失踪 7月25日至26日,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遭遇强降雨。记者从阜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截至7月26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