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边的“追风人”,在90米高空修风机
创始人
2025-07-26 08:31:07
0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潘钰鑫 通讯员 袁婕莹

  7月24日下午2点,高悬的烈日炙烤着地面,钱塘江畔,海宁尖山风电场的25台大风车一字排开,蜿蜒10公里,与不远处的嘉绍大桥相映成趣。

  “来,先换上作业服。”头戴蓝色安全帽,手戴白手套,身穿长袖长裤的作业服,中广核海宁尖山风电场运维检修工程师周鸿雁和搭档郑明川正做着出工前的准备。当天他们的任务是,登上近百米的高空,给11号风机更换风速风向仪。

  风车远眺虽小,近看却是庞然大物。记者跟随周鸿雁和郑明川进入风车底部的塔筒内,刚开门的瞬间,一股热浪袭来。这是一个封闭式的空间,狭小的塔筒内放着很多机械设备,设备运作时又会产生大量热量。

  今年36岁的周鸿雁已经来海宁尖山修了6年风车,长期的日晒让他的肤色黝黑。而周鸿雁的搭档是小他10岁的郑明川,毕业后通过校招来到尖山风电场,风机检修员也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这还没上塔,塔上更热。”戴上安全带、系上安全绳、扣上安全锁,带上将近10公斤的装备,郑明川率先一步开始登塔。

  狭窄的梯子在风机内部,垂直贴着风机壁,只能容纳一个人。“第一次登塔作业,还没有‘小电梯’,需要手脚并用爬上去,从塔底到塔顶,一趟20多分钟,爬到塔顶,腿都快软了。”郑明川口中的“小电梯”指的是免爬器,为了减轻体力消耗,前年夏天每台风机都安装了免爬器,现在只需10分钟,就能到达90米的塔顶。

  登上塔顶,更严峻的考验才开始。两人没顾上喘气,就各自忙活起来。郑明川负责安全措施的执行与监护,他戴上绝缘手套,先进行断电操作,并用万用表进行验电,确保风机无电压。

  塔顶的塔舱,面积仅20平方米,过道的两边是装配着各种电气元件的电器柜,在90米高空中,太阳的暴晒让密闭的机舱成了大“火炉”。没一会儿,郑明川脸上已经开始淌汗。

  “舱内温度比室外起码高10至15摄氏度,工作的时候衣服一直是湿的。”郑明川笑称,夏天为风机“体检”,相当于在桑拿房里干活。

  正准备出舱的周鸿雁接过话茬。“一般我们上来了就要待大半天甚至一天,最忙的时候,连午饭也是在上面吃。”年度检修、季度检修、故障报修、更换部件,每周两三趟少不了,“上上下下”成了他们的日常。

  而对于风机维修工程师来说,除了高温,还需要克服高空的恐惧。

  “你看下面现在四五级的风,上来就不止了,起码七级风。风向标、风速仪的检查,必须要出舱才能完成。”只见周鸿雁爬出塔舱,蹲在仅3米宽的机舱上,一阵风袭来,塔舱微微摇晃,仿佛置身于晃动的船上。他靠着安全带的保护,慢慢挪动,平时再平常不过的迈步、抬腿,在这里都要加倍小心。“一定要挂好安全带,挂好双钩。”郑明川在一旁不时提醒着。

  最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检修,手机那头的控制室传来了风速仪正常的回复,巨大的叶片重新勾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回到地面,周鸿雁和郑明川取下安全帽,一口气灌下了大半瓶水,安全帽带留下的两道白色印子分外显眼。

  风电是绿色低碳新能源,在海宁尖山,25台风力发电机组,每年可发电9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7万吨、减少灰渣1万吨。

  “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瞬间。”看着风机迎风“起舞”,周鸿雁抹了抹额头的汗珠笑了起来。在他小的时候,拿着一个小风车,就能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一整天;如今他长大了,玩上了真正的大风车,而且靠着努力评上了“浙江省金蓝领”,他为这个职业感到自豪。

  风车的扇叶在逐渐西斜的阳光下,迎风缓缓转动。带着一身油污和汗水,周鸿雁和搭档驱车返程,一路上钱塘江上吹来的海风在耳畔呼啸,此刻家的方向,万家灯火已徐徐亮起。这大概就是风电人独有的浪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敦煌暑期演艺市场火爆 四大剧目... 本报敦煌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 通讯员胡亮)暑期旅游热潮带动敦煌演艺市场持续升温,《乐动敦...
跨省联动 直播送岗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杨栋 记者李播)近日,“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62头种公牛拍出1671.5万... (来源:内蒙古日报)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锡林郭勒7月26日电  (记者  巴依斯古楞)7月26日,在...
智造新城“半年红”答卷亮眼 (来源:衢州日报)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邓亮 报道组 周毅辉)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
内蒙古公布第二批优秀创业项目 (来源:内蒙古日报)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7月26日讯  (记者  梅刚)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