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春
“天削莲峰第一台,芙蓉四面望中开。松围石蹬盘云上,袖拂天花带雨来。”明代杨行恕所作的《游莲花山》,描绘出古时被称为“西崆峒”的莲花山的奇山胜景。莲花山,以雄伟、奇特、秀美、险峻以及独特的“花儿”艺术、即兴演唱的民俗,令无数人心驰神往。
从康乐县城出发,我们乘坐的车辆驶入油菜花飘香的胭脂川,穿过峰峦起伏的朱家山后,便来到了始建于北魏的水池城和金代的景古城。那些静静矗立的斑驳的古城墙,仿佛在诉说着沧桑岁月。继续前行,不多时,群山环抱、碧水环村的莲麓小镇映入眼帘。“花儿”好家们从摊贩云集、热闹非凡的莲麓小镇边走边唱,过尕浪桥、足古川,将悠悠的“花儿”一路唱上了云雾缭绕、山势巍峨的莲花山。
据《康乐县志》记载,莲花山“花儿”会在明朝时就已兴盛。“一年一趟莲花山,娃娃不引门不看,如今不缺零花钱,放开嗓子欢两天。”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这座陇上名山便迎来了驰名西北的莲花山“花儿”会。
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入松林,仿若进入了一条通往自然秘境的绿色隧道。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芬芳,耳边是鸟儿清脆的鸣叫声。“马莲绳绳拦得长,敬上一杯酒来尝,曲子不好酒不香,水酒一杯表心肠。”循着从唐坊滩飘来的歌声望去,只见撑着花伞、手执彩扇的歌手们三三两两,正拦路对歌呢。巍峨的山峦与悠扬动听的“花儿”相映成趣,连翩翩起舞的“三仙女”与雄壮威猛的“黑虎卧石”,都仿若沉醉其中。
穿过云雾缭绕的莲花宝殿,登山之路变得迂回曲折,仿佛直通云霄。从十八罗汉楼、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到四天门,沿途古木参天,松林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树木独有的清香,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气息。上山的路线呈回环形,从西面上山,东面下山,沿途还会经过三道险关。路过紫霄宫、娘娘殿,来到独木桥——此处两边断崖几十丈深,其间仅有铁链贯通,并配有扶手,一环一步,易上难下。山谷水声潺潺,山间怪石嶙峋,山势愈发雄伟。每攀登一步,汗水湿透衣衫,双腿如灌铅般沉重。走过舍身殿、转阁楼、吴家庵,便是巷长二丈有余、仅容一人通过的夹人巷,高大挺拔的树木遮天蔽日,繁茂的枝叶交织在一起,仿若一座天然的绿色穹顶。穿过一座大殿,“鹞子翻身蛇倒退”赫然出现——我们手握铁链,足踩石阶,一环一阶,犹如悬梯。这一段路,平路仅有几米远,多的是需要手脚并用的石梯。
雨随着一阵又一阵湿润的风突如其来。沙啦啦,沙啦啦……雨珠落在树叶上,晶莹得如同珍珠般闪耀。此时,所有的色彩都消融在水淋淋的嫩绿里,绿得夺目,绿得澄澈。
登上玉皇阁的那一刻,雨也悄然停歇,风也屏住了气息,山一下子变得清幽。云雾时而像轻纱一般缭绕于山间,山峦在云雾里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琼楼玉宇;时而又似汹涌的浪涛,奔腾翻涌,一下子便将整座山峰吞没在茫茫云海中。极目远眺,那广袤无垠的绿意汹涌而来。连绵起伏的山脉似一条沉睡的巨龙,向着天际蜿蜒而去。此情此景,心中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之感。
“男歌女答摇彩扇,歌如流水山中缠。莲花山上歌声甜,是仙境吗?是人间!”莲花山之行,我们既饱览了雄奇秀峻的壮美风光,又深深浸润于其浓郁的民俗文化中。莲花山之美,使人沉醉;莲花山之韵,让人回味。
上一篇:让“地球之肾”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