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家房企上半年交房超50万套:交付高峰期已过
创始人
2025-07-24 22:41:37
0

每经记者|陈利    每经编辑|魏文艺    

保交付依然是2025年楼市的重要工作之一。近日,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5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交付规模排行榜》显示,2025年上半年,55家房地产企业累计交付房屋超过50万套,其中15家企业交付房屋超万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去年同期相比,新房交付已过高峰期,房企交付套数普遍下降,包括绿地集团、融创中国、建业集团等在内的房企,交付规模下降超50%,“保交付”压力持续减轻。

“随着销售高峰期项目陆续交付,‘保交付’进入新阶段。”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交付工作仍是房企履行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行业交付高峰已过,压力持续减轻,下一步谋求发展是企业经营的新重心。

房企交付量普遍回落

行业保交付的压力正在趋缓。亿翰智库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房企交付量普遍下滑,部分房企如绿地集团、融创中国、建业集团等交付套数降幅超50%。碧桂园、保利发展和中海地产交付套数分别是75000套、65000套和42155套,企业间交付量差异明显。

以龙湖集团为例,上半年在全国36座城市共计交付108个项目,近4万套房源,交付满意度90%。龙湖集团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在延续“以新交心”交付理念之下,今年公司的云河颂产品系陆续进入交付周期。

据上述龙湖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云河颂为龙湖集团2023年2月发布的高端定制产品系,是基于居住需求迭代推出的全新高端大平层产品,今年上半年该产品系多个项目迎来交付。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房企将“保交付”作为经营的首要任务,持续完成交付工作,进入2025年,不少房企“保交付”已进入收尾阶段。

典型如交付套数最多的碧桂园,今年年初,公司就表示,将按“一楼一策”持续推进剩余房屋建设,努力做好保交付任务收官工作。同时,积极主动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制定新的债务展期计划,更好地匹配当前的市场周期以及公司资金情况,以及尽快恢复项目正常经营。

在近期召开的月度经营工作会上,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针对保交付工作再次提出,三季度是短暂而宝贵的时期,要求区域项目前置评估资源配置与调度,必须确保大部分任务跑在前面。

此外,融创中国也积极通过申请保交付专项借款、配套融资、申报“白名单”等融资资源,支持物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及顺利竣工交付。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交付18.6万套、31.2万套和17万套,累计交付超过66.8万套。今年上半年,公司交付量仅1.5万套,但在2024年度报告中,融创中国明确提出,“2025年将继续全力以赴交付6万套房屋,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工作”。

“今年完成保交付工作后,融创压力最大的时候基本上就过去了。”一位接近融创中国的知情人士表示,一方面,保交楼首先是解决了大的民生任务;另一方面,保交楼完成后,对应背后项目层面所沉淀的资金,也可能陆续盘活,从而解决项目层面的债务问题。“至此,公司重要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率先冲刺‘保交付’收官的企业,有望加速回归可持续经营的发展轨道,这也是房企重塑信用、恢复融资能力、提升市场份额的必经路径。”严跃进表示,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房企需持续依靠自身产品力和运营赢回信心。

从整体交付规模来看,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伴随着前期销售项目逐渐竣工结转,竣工结转面积维持下降态势,2025年上半年交付高峰已过,房企交付规模下滑,保交付压力持续减轻。

“2023年,在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等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将重心放在‘保交付’上,推动停工项目复工,这一年‘保交付’取得成效,全国层面的房屋竣工面积反弹,重回10亿平方米的量级,达到了这几年的高峰。”亿翰智库分析指出,按照房地产结转周期来推算,到2024年,交付高峰期已经过去,同时在经过这4年的调整后,新房体量已经下降,总体上,交付量也随之减少。

后交付时代拼服务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产市场加速分化和回归居住属性的大背景下,交付已成为房企经营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房企交付力既是社会责任的担当,亦是其产品力、竞争力的表达。

上半年,不少房企还实现了提前交付以及“交付即办证”模式。如6月26日至28日,武汉城建·江山云晓项目提前3个月交付,项目同步创新推行“交付即办证”模式,业主在现场即可办理不动产证,实现收房与产权办理的无缝衔接;中海宏洋的丹阳臻如府项目一二期完成交付近580户,均实现提前交付,交房当天即可受理完成不动产出证。

除了提前交付外,上半年,房企还重点围绕产品落地及优化服务两大环节,提升交付品质。如在施工期间,通过工地开放日、施工现场直播等方式加强与业主沟通,使业主增强对企业产品品质、施工建造能力和承诺兑现能力的信任。

在交付期,部分房企推出专业人士陪同业主验房、投诉反馈机制等配套活动。如新希望地产的武汉D10天元项目,推出金钥匙管家+劳斯莱斯库里南礼宾接机、专业定制化看房团队等服务,提升业主的交付体验。

“随着交付大年的过去,意味着开发商所要支付的各种款项会降低,资金端的压力会降低,能腾出更多精力聚焦核心业务。”亿翰智库分析指出。

具体来看,当前,房企的选择比较清楚,战略取舍也已经很明确:第一类是坚持产品主义,不断迭代产品体系,如包括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中国金茂等在内的国央企,在高能级城市积极抢地,布局中高端市场;第二类是将重心放在轻资产上,特别是债务违约的企业,代建成为其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第三类则是聚焦资产运营,如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新城控股等房企聚焦商业运营,每年可为企业贡献上百亿元收入。

“行业不可能再回到过往高歌猛进的时代,拼规模不再是出路,拼产品、拼交付、拼运营才是王道。”亿翰智库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本市燃气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本报记者 高枝  今年4月至7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执...
北京站“避雨港”   本报记者 胡子傲  通讯员 张琪珂 孙敏  昨天上午8点多,雨幕笼罩京城。北京站站台上,从上海开...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培训党员、不清退不合格党员……  “吏治不清,必然滋生腐败。没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如何教育管理党员领导...
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 证券代码:688131 证券简称:皓元医药 公告编号:2025-095转债代码:118051 转债...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美女翻译,两会关于美女翻译热点解读最新或2023(历届)03月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