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子傲
通讯员 张琪珂 孙敏
昨天上午8点多,雨幕笼罩京城。北京站站台上,从上海开来的T110次列车缓缓停靠,900余名旅客拖着行李涌向出站口。雨水淅淅沥沥,不少旅客没带雨具,拖着行李在出站口进退两难。
“出站的旅客,不要慌,请随我移步第一候车室避雨!”清晰洪亮的声音传来——客运值班员张贵琦手持扩音器站在出站口,大声引导旅客。他身后,防滑垫铺就“干爽通道”,几箱应急雨衣已经备好。
听到张贵琦的大声引导,旅客一下子有了目标。张贵琦主动接过一位老人沉重的行李,又示意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靠近雨衣领取点,“姐,给孩子也裹一件吧,别淋着!”
另一边,客运员文承志引导人流,将大家带至宽敞的第一候车室。每次下雨,北京站都会做好提前预案,有空置的候车室就立刻向避雨旅客开放。
拖着行李箱的张先生惊讶地问文承志:“小师傅,这是专门腾出来的地方?不耽误其他车次?”文承志利落地递上一件雨衣,笑着解释:“雨太大了,不能让大伙儿在露天挨淋。这个候车室现在客流不多,您先歇歇脚,雨小些再走,或者穿上雨衣,我们送您到打车点。”张先生接过雨衣,连声道谢:“真是太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