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晚报)
十大高发类案之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易受骗群体:防范意识较差、不了解公检法办案流程的群体
作案手法·第一步:引诱目标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取得联系,要求受害人配合工作。
第二步:威胁恐吓
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逼、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受害人展示虚假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
第三步:实施诈骗
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诱导受害人到宾馆等独立封闭空间,阻断与外界联系,进而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将名下所有资金转至“安全账户”,或缴纳高额的“取保候审金”。
典型案例:何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警察的电话,称何女士名下一张银行卡涉嫌非法洗钱,要求配合调查。对方添加何女士QQ好友,并发来“财产冻结书”,以案件涉密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其到无人房间配合调查并禁止对外联络。随后让何女士将银行卡里的所有钱款转到“安全账户”,声称案件查清后将全部返还。在完成转账后对方失联,何女士方才意识到被骗。
警方提示: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不会通过微信、QQ等形式发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公检法机关没有“安全账户”。
切记:凡是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十大高发类案之婚恋、交友类诈骗
易受骗群体:单身、离异群体
作案手法·第一步:包装身份
诈骗分子会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白富美”“高富帅”自拍、生活照,按照诈骗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
第二步:建立信任
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利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并通过持续的聊天和受害人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步: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或者以维持恋爱关系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且根据受害人的财力情况不断变化理由要求转账,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或无力继续转账。
典型案例:张先生通过网络交友平台认识了“穆女士”,对方自称因长期遭受丈夫家暴导致婚姻破裂,目前正在闹离婚。对方通过频繁倾诉婚姻不幸博取到张先生同情,其间还将离婚证发来,两人很快发展成了恋人关系。在随后的交往中,“穆女士”先后以经营周转、信用卡还款、购置手机、住院治疗等理由骗取张先生共计10万余元。张先生再联系时发现已遭对方拉黑,随后按照对方此前提供的地址寻找,发现查无此人,张先生遂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网络交友需谨慎,虚拟世界难辨真。
切记:在涉及钱财问题时,不要轻信网络交友对象的任何说辞。
——《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公安部刑侦局”
本报记者 荣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