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丨凝望狮脑山:砥柱中流看此峰
创始人
2025-07-24 07:42:25
0

凝望狮脑山:砥柱中流看此峰

■解放军报记者  郑茂琦

太行,是一首歌——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每一首歌,都有高潮——

85年前的那个盛夏,横亘太行、被日军狂妄地标榜为“钢铁封锁线”的正太铁路上,八路军指战员打响了敌后战场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攻势作战。

这场后来被誉为“百团大战”的战略性进攻席卷华北后,日军控制下的2000余公里铁路公路、近3000个大小据点被摧毁。血火交融的2170余次战斗,犹如气势磅礴的交响曲,每每闻之,总让人难以抑制澎湃的心潮。

经此一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遭受打击。华北的捷报,鼓舞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日军战史无奈承认: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损失甚大。“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看,中共军均已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如此下去,华北将成为中共军的天下”。

历史并未走远。抗日烽火中,一种精神深深融入了太行山。太行,不再仅仅以山脉的形式存在,而是从此有了性格,成为一种象征。

2025年7月7日,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当天下午,习主席来到位于阳泉市狮脑山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八路军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他强调,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80多年过去,硝烟散尽,当一次次英勇无畏的冲锋铭刻史册,对伟大抗战精神的追寻和传承,是后人对那段历史最好的纪念。时代昂首向前,这种精神我们必须永远装在“行囊”里、带到征途上。

百团大战纪念馆。于少敏摄

“血战到底”的老红军革命意志压倒日寇“武士道”精神

狮脑山上,百团大战纪念碑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两侧“烽火台”高高耸立,砖石垒砌的“长城”蜿蜒起伏,象征着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

“1940年,战争的广度烈度在骤然加剧。”置身于广场上,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卫萍告诉记者。彼时,日本在中国战场再次加大赌注,几乎切断了中国所有海陆外援通道,扶植起汪精卫伪政府,并加紧对重庆国民政府进行诱降逼降。一时间,国内的投降派、亲日派异常活跃。

至暗时刻,方显一个政党的担当。

破袭正太路、血战狮脑山、攻坚娘子关……那年,青纱帐遍地之时,无数八路军指战员从山野田间钻出,沿着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北宁等交通干线发起猛攻。

陈列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展柜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文本虽已斑驳,然而“抗战到底、团结到底”的号召依然力透纸背。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广大八路军指战员抱定血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张卫萍向记者讲述道:血战磨河滩战斗中,一位叫李锁子的司号员在白刃战中刺刀捅弯后,继续把枪托当榔头使,狠狠地向鬼子头上砸去,顽强战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他所在连队打退日军10余次进攻,毙伤日军近200人,涉水突出重围。返回主力部队时,全连仅剩17人。

战斗一场接一场,牺牲者一批连一批。百团大战的烽火,从1940年8月一直燃烧到1941年1月。这场大战中,仅第129师减员就达7812人。

展馆中呈现的一次次冲锋,从白昼到黑夜,是“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的同仇敌忾,也是敌强我弱局势下以铮铮铁骨卫河山的英勇无畏。

在无数次惨烈的白刃格斗中,战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日军投降的情景,这在之前的战斗中极其罕见。

作家魏巍曾说:“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

此役的辉煌战果,不仅振奋全中国,更是当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难得的一抹亮色。

东条英机在1941年的军事总结报告中说,昭和十五年(1940年),敌人(国民党军)迄未进行主力的反攻,只有共产党军于去年在华北举行大规模的出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把此役称为“挖心战”,以后将每年的8月20日作为“挖心战”雪耻日。

日军不得不承认,其在华主要对手已转变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自那时起,日军投入敌后战场的兵力开始超过正面战场。

数据昭然:1941年至1942年,日伪军组织了30余次万人以上兵力的“扫荡”;仅1941年一年,日军在华北就与八路军交战达1.7万次……

“民族复兴,始于精神的崛起。”采访中,记者偶遇阳泉一家企业党员先锋队组织的红色寻根活动,一位党员向记者分享了他的参观感悟,“这场战役,让世界铭记的不仅仅是胜利,更是共产党人‘血战到底’的骨气,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是打不怕压不垮的。”

“散得开、收得拢”的部队越打越坚强、越打越壮大

在一张又一张攻防态势图中,记者看到了一种奇特的态势:日军大举进攻,步步进逼;国民党军屡战屡败,节节后退;八路军则挺进日军后方,如星星之火散开,开辟抗日战场。

“敌人进攻越来越猛烈,而我们的队伍则越打越坚强,越打越壮大。” 张卫萍为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1939年和1940年是华北敌后战场斗争十分激烈的两年。据统计,日军出动千人以上的“扫荡”就达109次,使用总兵力在50万人以上。然而,这些“扫荡”被八路军一一粉碎。

华北各根据地在巩固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日渐巩固,八路军自身也迅猛壮大。记者在史馆的一份资料中看到,到百团大战前夕,八路军总兵力已将近40万,装备各种枪近20万枝(挺)、炮240门,并拥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五大块根据地,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

“砥柱之所以为砥柱,在于能在生死存亡之际找到胜利之路。”参观过百团大战纪念馆后,李阳这样感叹。这位来自武警山西总队的年轻指导员,以前一直有一个困惑:“100多个团,在通信技术、指挥手段都很落后的条件下,是如何相互配合,赢得这场胜利的?”

在参观的过程中,李阳找到了答案——“百团大战中,呈现出了一种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军事战略战术”。

在长达2800公里的战线上,105个团约27万人相互协同、彼此策应,作战期间各根据地的游击队根据战场态势自动参加战斗,自发追歼敌人。

“要散得开,又要收得拢。”李阳告诉记者,百团大战是一场战略集中、战役战斗分散作战的典型战例,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人民军队各级指战员高超的战略战术素养,更是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无比坚强的组织力、执行力。

“彭德怀同志讲,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是具有高度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李阳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悟,正因如此,这些灵活机动的敌后游击战争,使得中国敌后抗战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演绎着“无时不战、无处不战”的情景。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描述,“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第129师参谋长李达回忆,“我亲眼看到彭副总司令、刘师长、邓政委和左副参谋长,冒着枪林弹雨,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指挥部队勇猛杀敌”。

我军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极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大后方弥漫的悲观空气为之一扫,国民党暗涌的投降逆流得以抑制。就连蒋介石也表示:“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

“这场战役对日军的战略部署产生了深远影响。日军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华北的军事态势,调整战略、分散兵力,为我们后续的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张卫萍感慨。战役期间,日军被迫从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团回援华北,有效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美国《纽约时报》在1940年9月5日的报道中写道:“华军在河北大规模进击之事,此间各报均详载之。”随着抗战的深入,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和不屈意志,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奠定了基础。

谁拥有人民这个大后方,谁就会取得胜利

站在纪念碑前,向东北望去,山川雄浑,阳泉尽收眼底。

1947年5月2日,晋东工业重镇阳泉在战火中获得新生。两天后,阳泉正式设市,成为我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经过70多年发展,如今,这座在战火中新生的城市,已是生机勃勃的幸福家园。

时光流转,一份情却从未变过。

在狮脑山上,驻扎着一支空军部队。走访中,一名老兵向记者感慨,老区人民真暖心。驻地有一位芦存林大娘,自1954年起,始终坚持义务服务驻军官兵。她初访军营心疼战士衣服破了,就开始徒步上山为战士们缝补衣服,50余载风雨无阻,肩扛布包奔走山路,补衣数万件。她送三代亲属参军,被战士唤作“兵妈妈”。她临终前仍感念:“对部队,就该像对自家人。”

“充分依靠民众的磅礴力量,做到兵民一心,这是百团大战胜利的根本,更是人民解放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解员石玮说,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位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都与人民保持着紧密的血肉联系。这是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党派、任何军队所不具备的。

一份档案,见证鱼水情深——

《正太战役晋中各县动员情况统计》记录,仅晋中一地动员的民兵数量就达到万余人,老乡们还为部队准备了蔬菜、鸡羊、炒面等。

一组数据,展现人心所向——

据粗略统计,华北根据地有上百万群众参加了百团大战。仅太行根据地的第二专区,就曾出动7万多民工,运送410万公斤粮食、1万余公斤蔬菜、1000多只羊、50余万公斤柴草和3万双军鞋。

一份日军文件自陈:“共军情报传递巧妙迅速,讨伐行动常被预知,居民无人提供情报。”作家王树增在其著作《抗日战争》中写道:“之所以说日军对中国的占领是‘名义上’的,指的是侵华日军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后方。没有后方的军队是悲惨的。没有后方的战争注定失败。”

事实证明:在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共产党的名字,一天天响亮起来。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成为拯救民族危亡的重要力量。

当1945年春天到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遍及大江南北,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依托抗日根据地,广大抗日武装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愈挫愈强、愈打愈多,人民军队抗战之初仅有4万多人,到抗战结束时,已发展壮大成百万大军。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主宰历史沉浮的,始终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人心之水”。

在纪念馆参观结束时,记者在墙上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的一段话。就在抗战胜利前夕,他豪迈地指出:“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望着广场上耸入云天的纪念碑,记者深切感受到,在1940年的历史天空中,中国共产党正是那座砥柱人间的山峰。

素材支持:龚 伟、孙 烨、崔 涛、马肇麟、李国强、张广超

融媒文案:刘 含

视频拍摄:于少敏、张飞阳

视频剪辑:于少敏

技术支持:戴 斌、孙 浩

融媒推广:王泽皓、崔晶晶

刊头设计:方 汉、杨 磊、扈 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数字经济ETF富国(15938...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数字经济ETF富国(159385)跌0.37%,报1.066元,成交额13...
最新或2023(历届)幼儿园教... 尊敬的领导: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繁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下面,我将对本身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
校园配餐服务新国标:提高管理门... 我国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这一标准适用于哪...
原创 乌... 据环球网报道,基辅的夏夜本该是凉爽的,但这几天却被一股灼热的怒火点燃了。从7月22日开始,总统府门前...
全指现金流ETF基金(5638...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全指现金流ETF基金(563830)跌0.37%,报1.081元,成交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