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坪,坪地上开放的花儿新村
创始人
2025-07-24 06:56:41
0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富平村党群服务中心

  ■ 贾黎萍 文/摄

  车沿着黄河,一路疾驰,终于爬上一个平整敞亮的高地,我的目的地便到了。

  那日,阳光温暖,云淡风轻。站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新村农业产业园区高高的观景台上,曾经最醒目的高大行道杨树,被身后数百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日光温棚衬托得失了颜色。规模化种植的日光温棚排列有序,不时有车辆进出园区。稍远处的田间,包着花头巾的村妇三三两两除草拢苗,地头站着三五个送水的孩子……炽热的阳光照在每一寸播种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的生机与田园美好,这就是我曾经工作生活了近18年的地方。

  一

  2014年9月以前,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还叫甘肃省寺儿坪农场。而2023年的夏天,我时隔多年回到这里时,这里已经叫富坪新村。

  和我一样,当初浩浩荡荡从农场整体搬迁到白银市享受城市生活的农场人,这两年又开始三三两两故地重游。大家都想知道,这片土地还有多少让人挂念的地方?

  当年,借全国监狱布局调整的大好时机,寺儿坪农场及周边劳改农场融入城市改造的浪潮。撤离时,这里已是拥有三级水利提灌设施、上万亩可机耕的平整农田,规模不小的苹果园、防风林带、畜牧养殖场,连带办公楼、家属住宅楼、子弟学校、监舍、医院,以及面粉、油料加工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劳改农场。

  寺儿坪农场,这个曾经以劳动改造为宗旨的监狱企业,是富坪新村的前世。我们曾在这里洒下汗水与泪水,为它的发展奉献了青春;作为寺儿坪农场的今生,富坪新村的村民告别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中沦为废墟的家园,在这里安下新家,开启了新生活。

  寺儿坪农场留下的资源,一部分为移民新村的创建和生产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部分却因农场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细微差异和诸多不便,沦为废弃的陈迹。它们夹杂在富坪新村的整体规划里,宛如迟暮的老者,带着安详与落寞,不时唤醒我的记忆。

  除旧迎新,这是富坪人和农场人都曾面临和经历的过程。无论是选择在寺儿坪农场安居,还是在白银市安家,都是慎重考量后作出的果敢决定。

  在富坪新村的中心广场,一块醒目的石碑矗立着:“7·22岷县漳县6.6级地震省内异地安置纪念碑”,碑文详细记载着富坪新村共安置了受灾灾民1095户,人数5010人。

  纪念碑稍远处,一座外观完好的三层办公楼静静矗立。这里原是农场二监区的办公楼,如今已变身为靖远县农业科技公司的办公科研基地,不仅被有效利用,更被妥善维护。

  恍惚间,我又想起最后一次离开寺儿坪农场时的场景:办公楼后的苹果园里,挂满枝头的红苹果染上一抹红晕,恰似胭脂点就,正满心期许着丰收时节的到来。可那一年,农场人没能尝到那些脆甜可口、远销省内外的红富士与香蕉苹果,那份内心的不舍和留恋,仿佛化作一抹酸涩,久久停留在唇齿间。

  二

  眼前的富坪新村,农业示范园区就建在原农场一监区的苹果园和有机蔬菜种植区内。以密刺黄瓜为主业的蔬菜温棚进行了合理的分区规划,一直延伸至原农场机关和二监区果园农田的交界地带。

  移民安置,或许真的应了那句“不破不立”。

  国家为了实施这个移民计划,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移民新村规划独具匠心,民居极富民族特色和新村风貌。配套建设了九年制学校、幼儿园、医院、提灌站等设施,村道四通八达,供排水系统、路灯、垃圾收集等现代文明乡村的生活要素基本齐备。正因如此,这个在地震灾难后诞生的移民新村,拥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富坪新村。

  解决迁移之初的脱贫问题后,为了让移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保证移民“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靖远县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方案。组织新村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协调督导对口援建的天津和平区单位、个人等,推动富坪新村农业示范园区的景观、道路、示范村花园、给排水及电气工程等项目的落实和建设。

  新村中心,有一座引人注目的智能玻璃温室,就是天津和平区援建的成果。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实现智能控温、控水,里面栽培着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工作站培育的优质密刺黄瓜,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此外,新村中心还配套建设了8000平方米的黄瓜交易市场,用于黄瓜销售。专业的合作社和固定的商贩定时前来收购,密刺黄瓜产销两旺……

  光阴飞逝,转眼间,富坪新村在这片坪地上安家多年,村民们早已告别初来时的陌生与不安,稳稳地在此落地生根,描绘着像花儿一样美好的新生活。

  我在新村漫步时,多次碰到热情好客的村民。他们热心地为我指路,还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在这里的生活和生产情况。由于土壤条件优越、光照良好、灌溉便利,富坪新村的密刺黄瓜已成为富坪响当当的优质农产品,畅销西北各省,甚至远销中亚各国。如今,村民几乎家家都有一个黄瓜温棚。这些温棚由政府出资大头、村民出小头建设而成,年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新村家家户户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

  在富坪新村,我认识了“90后”回族小伙子小张。和多数移民一样,他历经几年现实考验和内心挣扎,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新生活。他的两个孩子,分别在富坪小学和幼儿园上学。

  小张给我讲起自己的故乡,也讲到了现在的生活和以后的规划。药材种植曾是岷县移民的传统产业,但在富坪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玉米仍是主要农作物。即便如此,小张仍决定尝试种植两亩藏红花。

  站在小张家的藏红花地头,看着与此毗邻划分成块的田地里,曾经属于寺儿坪农场二监区核心种植区的地方,麦苗摇曳伸展,肆意拔节抽穗。这片土地,只要是适应这里气候和生产条件的种子,经过耐心耕耘,都会有丰厚的回报。虽然像小张这样搞特色种植的人还不多,但丰收的希望已经在我眼前萦绕。

  小张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小伙子,有一副热心肠。他坦言自己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事实上,富坪新村里,比小张大一辈和同辈的汉族、回族村民,接受过完整小学、中学教育的并不多。从他的话语间,能真切感受到对教育的渴望和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

  地震后,国家为移民安置投入巨额资金。完成基础设施重建后,又出资建设规模化蔬菜温棚,助力移民发展农业生产。移民来到寺儿坪农场,要适应新环境和种植方式,后期发展,一半需要当地政府指导和必要的扶持,一半还需要移民自己动脑动手,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积极创业。

  小张就是积极创业者的一员。在富坪新村,每个劳作的场面都热气腾腾,每位村民都热情好客。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幼儿园孩童,无不笑脸相迎,这笑容背后,是他们在新故乡用乐观建立新生活的决心。

  离开寺儿坪农场的那年,我没能吃到农场优质的红富士苹果。而那年五月,我品尝到了富坪新村的密刺黄瓜。一位好客的大姐在自家温棚门前的水龙头下,将黄瓜反复冲洗后递给我,还笑着说:“好吃着呢,放心吃。”我拿着几根尚显幼嫩还不够采摘标准的黄瓜,提出付钱,却被大姐婉拒:“几个黄瓜能值几个钱?情谊才最重要。”

  烈日下,我眼角湿热,手里的黄瓜沉甸甸的。

  在藏红花地里忙完,小张一直陪着我。路过新村村民院落,回族、汉族的老奶奶们纷纷热情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以新主人的姿态,向远道而来的我展现着好客之情。

  四

  踏上富坪新村的地界,蔬菜温棚、循环废物净化工作站、升级后的卫生院、改建的U形水槽、新修的引水管道与泵房,以及错落的村舍、学校、广场等,共同构成了富坪新村的崭新印记。

  作为曾经的农场人,眼前这众多的新变化,一时竟让我有些应接不暇。

  为地膜玉米锄草的村妇,是新面孔;错落有致的村舍、整洁的街道、崭新的学校教学楼、充满童趣的幼儿园、宽敞的中心广场,还有健身设施、宣传栏、岷漳花儿大戏台、回族清真寺,以及广场中心镌刻着历史的地震重建纪念碑,也都是新面孔。

  新面孔到底有多少?我不能一一计算。茁壮成长的藏红花算不算?制种玉米地里绿油油的小麦算不算?头顶那似曾相识却又见证着村庄蜕变的蓝天白云,又算不算?

  我能够确切知道的是,富坪新村现有1091户村民,其中94户共497人是回族。他们融入这个5000多人的大家庭,生活无忧,看病不愁,孩子有学上,老人有休闲之所。

  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儿新村呀!在这里,每个村民都是和睦的好邻居。经历过地震灾难的他们,更懂得平安生活的珍贵……

  五

  说起重建家园,每一个富坪新村的村民都感慨颇多。

  在新村一所规划整齐的院落门前,几位年届八旬的老太太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她们手中翻飞着彩条线,灵巧地揉搓成一米多长的线绳。我恍然大悟,想起在农业示范园区内,那位热情好客大姐的黄瓜温棚中,那些挺直向上的黄瓜秧,正是靠这样一条条彩色线绳牵引生长。这些老太太和我母亲年纪相仿,精神矍铄,即便年事已高,仍在家中发挥余热,为儿孙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想老家吗?”我试探着问。她们相视一笑,“咋能不想?老先人都在老家呢!但现在早想通了,习惯这儿了,家就在这儿了。”看似云淡风轻的话语,却让我感受到她们当初离家时的不舍与经历过的伤痛。

  “吾心安处即故乡”,这句话在我脑海中一直回响着。对于富坪新村的村民来说,故乡是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却也早已成了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的富坪新村。

  为了让后代铭记来时的路,新村在规划移民住宅时,专门以他们原来所在乡村的名字来为街道命名:白羊坡组、梅川组、草滩组、马坞组……并用编号区别,每个名字都承载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家的归属。

  小张曾和我提起,为尊重回族村民的宗教习惯,新村专门修建了清真寺。漫步在富坪新村,广场和主要道路上,“民族团结共建新村”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地震重建的历史印记与民族团结共建美好新生活的主题,在五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而温暖。

  在这里,汉族与回族村民曾是同乡,如今又成近邻。大家远道而来,同饮黄河水,共赏一片天,彼此包容、相互依靠。

  聊起未来,小张总有说不完的期待:“如果新村的蔬菜销售有电商直通平台,免去中间收购环节,收入肯定能提高;要是能把新村打造成多样化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也是增收的好路子;要是新村的教育资源能和外面的优质资源整合,教学水平能再上一层楼……”

  小张的愿望并不遥远。

  六

  时隔两年,今年六月的一个午后,我再次来到富坪新村。小村异常宁静,只有一些中老年村民在公园回廊乘凉聊天……

  这次探访,没有找到小张,听说他外出打工了。今年春天,白银地区遭遇普遍干旱,富坪新村的玉米和大棚蔬菜多少也受到波及。原先小张种藏红花的地里,现在换种了刚缓过干旱正努力生长的玉米,道路旁,又新增了两块正含苞欲放的藏红花田。

  一位刚从藏红花地里劳作完的中年汉子告诉我,年景好时,藏红花每亩地能收入一万多元。可今年气候不给力,市场行情也不景气,预计收入要减半。

  现在,富坪新村的中心道路还在改造,为新村产业多样化发展提早规划,但这些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富坪新村也遇到了生产上台阶的新问题:年轻壮劳力的去留,关键支撑产业的后继发展等等。

  望着这片土地,我祝愿像花儿一样开放的富坪新村,明天更美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生家庭之苦 来源:槽边往事昨晚我在网上写了一段话:「人们讨论自己的陈年旧伤时会是什么态度?生活中遇不见断手断脚的...
A50ETF华宝(159596...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A50ETF华宝(159596)跌0.59%,报1.180元,成交额425...
芯片ETF天弘(159310)...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芯片ETF天弘(159310)跌0.40%,报1.486元,成交额213....
创50ETF富国(159371...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创50ETF富国(159371)跌0.09%,报1.100元,成交额33....
红利低波动100ETF基金(5...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红利低波动100ETF基金(560520)涨0.00%,报1.139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