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发动机合资业务终止,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市场。7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三菱汽车已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并全面停止该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
此前,三菱汽车终止在华发动机业务已有征兆。今年7月2日,航天三菱已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等股东已悄然离场,股东变更后的名单中出现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航天三菱成立于1997年,由三菱汽车与中国航天汽车等企业共同组建。1998年,该公司开始生产发动机,并向三菱品牌汽车制造商及众多中国车企供货,曾在国产车型中占据三成市场份额。
在外界看来,三菱汽车在华的发动机合资业务,从“躺赚”到退出,与中国品牌的崛起不无关系。据统计,此前长城、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的部分车型,均曾搭载三菱发动机,但随着中国品牌的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以及新能源车销量狂奔,三菱发动机的销量面临挑战。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乘用车销量为2260.8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为1155.8万辆,同比下降17.4%。同时,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销量达1158.2万辆,同比增长39.7%。其中,纯电车型销量达771.9万辆,同比增长15.5%。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目前中国车市向电动化加速转型,同时在燃油车领域,中国品牌的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升,也让三菱汽车发动机逐渐边缘化。
对于本次退出在华发动机业务,三菱汽车方面坦言,鉴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转型,三菱汽车对该地区的战略进行重新评估,并决定退出在华发动机合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终止在华发动机业务前,三菱汽车已退出在中国的整车业务。2012年,广汽集团、三菱汽车、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方达成合作,广汽三菱正式落地,在华生产三菱品牌车型。数据显示,2017—2019年,广汽三菱销量分别达11.73万辆、14.4万辆、13.3万辆。其中,2018年国内车市进入调整期,广汽三菱实现逆势增长,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两成,主力车型欧蓝德的年销量更是首次突破10万辆。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和中国品牌崛起,广汽三菱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广汽三菱产能利用率仅为3.33%。2023年,三菱汽车宣布将退出中国市场,同时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广汽三菱重组的关联交易公告》,拟对广汽三菱、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重组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2024年,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变更为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退出股东行列。
随着本次退出在华发动机合资业务,三菱汽车在华版图全面退场。
北京商报记者 刘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