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差点错过!这件唐代文物上画的竟是“苏幕遮”
创始人
2025-07-23 21:23:16
0

半世纪前,一个看似普通的骨灰盒,在某天被专家剥去那层“伪装” 颜料后,竟惊现失传千年的乐舞图景——这便是苏幕遮舍利盒重见天日的故事。

这件唐代木质舍利盒高31.2厘米,直径37.3厘米,出土时盒身覆盖着红、灰白、深蓝三色“伪装”颜料。其非凡价值在于这些颜料下的彩绘——一幅完整的龟兹乐舞图。彩绘生动展现了一支由21人组成的盛大乐舞场景:6名戴着神秘面具的舞者翩然起舞;2名持棍舞者同样佩戴面具;乐师们专注演奏箜篌、大鼓、排箫、角、鼗(táo)鼓(拨浪鼓)和鸡娄鼓等六种龟兹代表性乐器;孩童活泼伴舞。

画中人物服饰鞋帽各异,舞姿奔放热烈,将传说中的“苏幕遮”盛景完美凝固于方寸之间。这件文物让我们第一次真切地目睹了丝绸之路上最奔放热烈的龟兹乐舞,让盛唐“胡风”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舍利盒展开图案。(图片来源:自治区博物馆)

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在新疆库车市的苏巴什佛寺遗址(西大寺)盗掘获取此盒。盒内盛骨灰,外观无甚特别,最初仅被视为普通容器,忽视长达半个多世纪。直至1957年,学者敏锐察觉其色层下有绘画痕迹,覆盖其上的后世颜料才被去除,深藏千年的龟兹乐舞图终得重见天日。

这一发现,不仅为史料中记载的“苏幕遮”增添了新的有力佐证,而且对当时龟兹的乐器、服饰及习俗都有形象描绘,是了解古代龟兹地区世俗生活、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等不可多得的实证,堪称无价瑰宝。

在古代龟兹,每逢重大庆典、祭祀或百戏活动,必上演这种戴假面的“苏幕遮”歌舞,“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兼具禳灾驱邪与渲染气氛之功。隋唐时期,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乐舞大规模传入中原,至唐玄宗时,“苏幕遮”已由歌舞戏演变为教坊曲名。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沉默的木胎里,竟封印着一场跨越千年的乐舞表演!6种乐器,8张面具、21人的舞团……它用最鲜活的方式向我们证明——史书里记载的“苏幕遮”,原来是这样的!

千年前的鼓点仍在回响,舞者的身姿依旧灵动,那些欢声笑语、跃动的生命活力,仿佛从未被时光掩埋,而是“水灵灵”地穿越时空,扑面而来。这,就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最生动的见证!

编辑:韩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设咨询7月23日获融资买入1... 7月23日,中设咨询跌16.15%,成交额4.27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中设咨询获融资买入额188...
泽宇智能7月23日获融资买入1... 7月23日,泽宇智能跌3.62%,成交额1.17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泽宇智能获融资买入额1304...
华研精机7月23日获融资买入1... 7月23日,华研精机跌2.83%,成交额1.68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华研精机获融资买入额1958...
民士达7月23日获融资买入64... 7月23日,民士达跌2.09%,成交额9312.19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民士达获融资买入额640...
信邦制药7月23日获融资买入6... 7月23日,信邦制药跌0.80%,成交额7257.39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信邦制药获融资买入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