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暑期档三部抗战题材电影之一(另外两部是《东极岛》和《731》),由申奥执导,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等主演的电影《南京照相馆》目前已经点映,艺绽君第一时间观看了此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泪奔。
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1938年1月,在现在南京市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内,时年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军官送来的胶卷时,被底片上触目惊心的暴行画面所震惊——砍头、活埋、奸淫……这些罪恶的瞬间让年轻的罗瑾激愤难平。
冒着生命危险,他偷偷加洗了30余张照片,精选16张制作成一本相册。他在相册封面画了一幅图:左上方是两颗鲜红的心脏,右下方一把利刃刺向心脏,滴出了鲜血,右上角写了一个大大的“耻”字(上图为相册封面)。
随后,他与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珍贵影像。这份浸染着鲜血与勇气的“京字第一号证据”,最终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重要证据。
导演申奥此前执导的《孤注一掷》讲述的是境外网络诈骗、网赌陷阱、招聘拐骗等故事,2023年收获了38.49亿元的高票房,可以看出,他对这类现实题材的拍摄非常有心得,这种思路也延续到了《南京照相馆》中。
《南京照相馆》的美术指导林木曾担任过管虎电影《八佰》的美术指导,他给本片设计的布景非常震撼。在影片的前20分钟,剧组呈现了一个地狱般的日本占领南京城时的残酷景象,剧组不但还原了当时南京城的地标如中华门、挹江门等,还1比1还原了日军当年留下来的历史照片,他们的狂欢,反衬出南京城里老百姓的无助和绝望。在后面部分,剧组还原了当时日本为了给自己的暴行粉饰的所谓“亲善照”,让日军跟市民们“亲切”地合影,这种对于历史真实的尊重,是艺绽君最欣赏的地方。那些被鲜血染红了一大半的河水,那些被圈在一起等待被屠杀的百姓,激起了观众心中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暴徒惨绝人寰暴行的无限仇恨。
但正如申奥说的,《南京照相馆》采用的是“大历史,小切口”的叙事模式,影片以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苏柳昌)为主线,讲述了躲在照相馆里的7位平民为了寻找逃出南京城的机会,不得不跟日军的摄影师伊藤秀夫合作,帮助日本军人冲印胶片,但在目睹了日本兵的暴行后,他们的抗争意识和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最后决定要把这些照片带出南京城。
影片并没有一味地拔高这些人,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转变。影片开头,苏柳昌本来有机会跳上车逃出城,但因为有一对夫妇央求他找到女儿的信,他又返回邮局,虽然圆了这对夫妇的心愿,但也错失了跳上车的机会。不过,没等这辆车开出多远,就被落下的炸弹击中,苏柳昌逃过一劫。这个看似偶然的细节,很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绝望和无助。
王传君对汉奸翻译王广海的演绎精彩至极。他一直认为以日军当时的实力,中国绝对战胜不了,连万分之一的机会都没有。为此,他心安理得地给日军做翻译。除了老婆孩子,他还有一个高叶饰演的小演员林毓秀当情人。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拍摄“亲善照”时,日军看到现场一个孩子啼哭,居然从孩子妈妈的怀中抢过孩子,高举后重重地将孩子摔死,看到此场景的王广海,居然从地上捡起孩子,若无其事地塞到苏柳昌和林毓秀两个“夫妇”手中,要求继续拍照片。王广海性格懦弱,但他对林毓秀却非常关照,一心想帮助她逃出城。他在片中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没有直接残害同胞的行径,甚至有时还会帮助苏柳昌在伊藤秀夫面前打圆场。影片对他性格的塑造立体可信。
中日混血演员原岛大地在片中扮演伊藤秀夫,影片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也很成功。伊藤秀夫出生于日本的贵族家庭,他喜欢摄影,未来还想拍电影,但却不会冲洗照片。因为父母希望他参军,于是成为了日军的随行摄影师。伊藤秀夫一开始身上还保留着一丝的所谓“人性”,跟身边那些凶神恶煞的日本军人相比,他内心对于杀人还是退缩的。在跟苏柳昌相处的过程中,他甚至用“朋友”二字来拉拢他,但随着故事的进展,他真实的内心世界逐渐暴露,最后完全成为了一个疯狂的日本军国主义暴徒。原岛大地的表演很精彩,他瘦弱的身材,看似书生气但眼神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一丝狡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昊然身上的特质非常贴近片中的苏柳昌,高叶饰演的林毓秀的身上有很飒的一面,王骁饰演的照相馆老板金承宗中规中矩。
影片有几个细节让艺绽君印象深刻。一是苏柳昌为了保命,偷偷将伊藤秀夫在中国拍摄的风景照洗印出来,送给后者,暂时打消了伊藤秀夫的敌意;其次是影片快结束时,金宗昌的妻子在出城前,将隐藏很久一直没舍得吃的烙饼交给林毓秀。这两个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对于塑造一个真实的人物却非常重要,我们不能要求在那样的环境下人人都是视死如归的烈士,这也反映了创作者的细心。
此外,本片音乐的处理也不错,虽然画面是血腥和残酷的,但创作者并没有像有些电影那样用高亢的音乐来刻意渲染,这一点值得赞赏。当然,相比《辛德勒的名单》,本片的音乐水准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南京照相馆》用大量还原的画面和镜头,拍出了一个真实的1937年的南京城。片中的这些小人物,他们在想尽办法活命的同时,内心深处依然保存着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这些小人物身上折射出的微光,最终汇成了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路。
下一篇:中国领跑!全球能源投资十年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