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毕业生双向流动,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创始人
2025-07-23 08:43:35
0

转自:国家民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8月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加强新疆与内地产业合作、人员往来,鼓励和引导新疆群众到内地就业,鼓励和支持内地人口到新疆创业、居住”;在今年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促进疆内外高校毕业生双向流动,是新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有效之举,也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久之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输血”式引进人才与“造血”式培养人才相结合,积极推动疆内外高校毕业生双向流动,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保障。

鼓励毕业生留疆返疆来疆就业创业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学生做好人生、职业规划。目前,新疆高校约有三分之一的疆外生源学生,这些学生在新疆已经学习生活多年,熟悉、了解新疆,是留疆工作的重要人才资源。要深入高校大力弘扬胡杨精神、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围绕“新疆是个干事创业好地方”,在疆内外高校开展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宣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育学生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建机制,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2024年7月,由江苏省选拔派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踏上前往新疆的列车。图片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加强实践培养,激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要加强学生对基层就业的实践认知培养,通过组织学生赴南疆实习支教、暑期“三下乡”、科技下乡、教学实践等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就业导向,增强专业能力素质,积极投身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促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激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南疆基层建功立业的政策保障机制,做到可兑现、保障连贯性和持续性。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培训体系,与用人单位搭建就业合作桥梁,通过协同育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契合度。积极探索“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毕业生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在实习实践中达成就业意向,为新疆“十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用好政策机遇,吸引疆外高校毕业生来疆就业。新疆地处祖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有5700多公里边境线,为高校毕业生建功西部、报效祖国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优势,发挥好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最大效能,扩大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在疆实施规模。健全完善上下联动、东西交流、对口招募、合作培养等工作机制,做好宣传动员,压实招募省份和高校责任,选拔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赴疆服务。在编制“十五五”援疆规划时,应增加西部计划新疆专项、“卫国戍边”专项和研究生支教团名额,满足广大高校毕业生报效祖国的热情和志愿需求,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依托对口支援,促进疆内外双向求学就业

深入推进教育援疆。目前,新疆高等教育对学生吸引力不足,是培养留疆人才特别是培养留疆基层人才困难的重要原因。要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援疆,助推新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先行先试和久久为功相结合。鼓励全国尤其是援疆省市的知名高校到新疆设立分校、分院或科研基地,重点布局建设和提升理工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利用教育援疆优势助推新疆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援疆高校要注重授人以“渔”、增强“造血”功能,以可复制、可持续的经验做法,助推新疆本地高校教学科研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效提升新疆高校对外地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为新疆培养更多的急需紧缺人才、优秀人才。

4月23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高淑贤和学生们一起放风筝。新华社记者 王菲摄

鼓励新疆籍高校毕业生到援疆省市求学就业。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援疆省市高校对新疆学生的招生力度。通过增加新疆招生名额,设置专项计划,扩大与新疆“十大产业集群”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激励更多新疆学子赴疆外求学,利用内地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新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促进疆内外青少年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团结进步,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另一方面,鼓励更多新疆学生到援疆省市就业。统计显示,近年来,在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疆学生,对内地的学习环境、工作模式和生活节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逐年增强,就业率也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要将这种做法长期坚持下去,有序扩大新疆籍高校毕业生在援疆省市就业规模,为新疆高质量发展“引凤还巢”储备各领域各层次优秀人才。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加强产教融合。要加快落实决策部署,着力提升教育对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贡献水平。加强“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以南疆为重点,建设理工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等,动态调整优化学科设置,着重增加高素质理工科人才供给。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科技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推动地方与高校加紧对接,共同谋划人才教育培养。扩大理工科招生规模,深化与企业等单位的合作,推行“订单式”等招生培养模式,以实现就业对接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动校企联合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依托新疆“十大产业集群”领域,鼓励高校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定向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通过提供专项科研经费等政策支持,吸引博士人才进入企业流动站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招生—博士后培养—企业就业”全链条衔接,为新疆战略性产业储备高端科研力量,增强本土创新能力。

3月2日,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招聘会现场,招聘单位工作人员为求职者(左)介绍岗位信息。 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就业供给侧方面发力,推进教学改革。根据新疆高质量发展需求,合理设置、科学动态调整设置高校相关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长期发展的人才需求。加大高等教育援疆力度,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与援疆高校相关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培养人才。比如,选派专业教师来疆授课,新疆选派学生送到内地高校接受中短期培养,个别薄弱专业可协调援疆省市高校选派专业人才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

探索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要针对新疆重点产业和科研需求,通过“本科—硕士—博士”连续培养机制,延长学生在疆学习周期,提高其对新疆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度认知与适应性。在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参与新疆企业、科研院所的联合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对完成连读计划并志愿留疆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专项奖学金、科研经费倾斜等政策支持,对毕业后留疆就业的博士研究生,优先纳入高校、科研机构或重点企业人才引进计划,提供科研启动费等配套措施。通过贯通式培养体系,为新疆储备高学历和深谙本地情况的科研骨干,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人才流动中加强学术交流、科技创新、思想交融。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联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疆文化建设实践路径研究”(2024ZJFLY09)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泰海通:疆内水泥需求有望受益... 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给予水泥业“增持”评级。受益于“三山夹两盆”的地理优势,新疆区域水泥价格维系能力...
当影视热衷私欲叙事,“劳动光荣... ✪ 阎天 北京大学法学院【导读】在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激烈角逐中,《山花烂漫时》以独特的艺...
亚马逊回应上海AI研究院解散:...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亚马逊上海AI研究院解散#【...
做联想集团“科技瞭望塔”, 联... 当硅基大脑加速觉醒,AI与物理世界的共生图景正徐徐展开。7月22日,以“硅基进化,万物共生”为主题的...
开始试行:为失能老人购买养老服... 【开始试行:#为失能老人购买养老服务可用国补#】#以消费补贴支持失能老人照护服务# 日前,民政部、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