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城市更新促使房地产企业从“盖新房”向“改老城”转变,从“扩规模”向“提品质”升级。这要求房企具备更强的更新能力、运营能力以及与多方协同治理的能力,有助于房企重塑核心竞争力,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近期,关于城市更新的话题持续升温。2025年5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指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会议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其中至少4个目标与城市更新直接有关,进一步印证了城市更新对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更新成为重要任务首先在于城镇化发展阶段转变,“城市病”亟待解决。如房屋老旧、管网不完善、产业空心等,这些状况势必阻碍城市发展。资料显示,我国存在大量建于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这些小区配套不完善,难以适应当下居民生活方式,亟待焕新。
城市更新是当前及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城市更新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更新通过完善功能供给、保障民生需求,为建设宜居、绿色低碳城市,促使房地产行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
从实际推进情况看,2024年,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6.6万个,累计完成投资2.6万亿元,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老厂区和老商业街区更新等多个领域,成效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10多个城市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21个城市设立城市更新局,常态化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专职管理。
笔者梳理发现,城市更新促使房地产企业从“盖新房”向“改老城”转变,从“扩规模”向“提品质”升级。这要求房企具备更强的更新能力、运营能力以及与多方协同治理的能力,有助于房企重塑核心竞争力,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攻坚,2024年完成零星旧改项目13.6万平方米等,“真如境”片区从城中村蝶变为数字科创产业集聚区;天津审定、招标城市更新项目29个,先农大院等22个项目已启动建设;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注重整合提升,如北京昌盛园社区将21个小区合并改造。
然而,在城市快速更新的同时,更要注重绿色低碳的加持及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避免大拆大建,守护城市烟火气息。
由天津市河北区与天津美术学院联手打造的天美艺术街区,总投资10.12亿元,遥望“天津之眼”,紧邻被称为“天津摇篮”的三岔河口。历史与当代在这里交响,多元城市文化在此交织。以天津美术学院为核心IP,将艺术创作教学和市民文化消费有机结合,已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重庆北仓文创街区正以城市二次更新为示范目标,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打造6000平方米复合空间,形成150家特色店铺集群。与社区民众有机融合,铸造出新的城市文化生态内容。
笔者认为,通过城市更新,预计未来新增土地供应将进一步向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的地区倾斜。设施完备,配套好的优质地块有望继续放量,更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既有利于为城市基础设施补齐短板,更可以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性和宜居性,同时带来并释放巨大内需潜力,从而提升发展新动能。
上一篇:“老检察”勇做“破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