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香格里拉——西方社会持久出现西藏热的原因
创始人
2025-07-23 07:22:30
0

(来源:上观新闻)

《寻找香格里拉——藏学、国学与语文学论集(一)》系作者对国学、“西藏问题”和学术方法等热点问题的思考,发表以来深受学界和文化界好评。作者的“大国学”理念别具一格,对“语文学”的阐释和倡导发人深思。长达16年的海外游学经历,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使作者对国际视野中的“西藏问题”有非常透彻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一个西方后现代的乌托邦神话——“虚拟的西藏”(即香格里拉)的解构,作者为世人理解西藏、西藏文化和所谓“西藏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初版于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本次再版已隔15年。原书刚问世时,曾引发了讨论西藏问题的热潮,许多读者并被其中广阔的全球学术眼界、丰富而生动的学术史阐述,以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文风所深深打动。作者对于西方世界想象中的西藏、东方主义的批判,解答了许多当代人——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于西藏传统、藏族生活、藏传信仰的疑惑,纠正了许多常识性的误解。面对那些先入为主的书写和概念,倡导以“文本学”“语文学”的方法,打破惯性,还原西藏的本来面目。而今天,不论是我们从中华文明史的视野对于西藏史地的重新审视,还是对于语文学、古典学的深入了解和运用,本书都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寻找香格里拉——藏学、国学与语文学论集(一)》,沈卫荣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5年出版

>>内文选读:

寻找香格里拉——妖魔化与神话化西藏的背后

1933年,一位名叫James Hilton的人发表了一部题为《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一路畅销至今,被后人称为遁世主义小说之母。这部小说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

1931年5月,外国人正慌乱地从印度某城巴斯库撤离,一架英国使馆派出的飞机从该城飞往中亚的白沙瓦,结果被劫持到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当时飞机上有四个人,一个是英国的公使,名叫Robert Conway,还有他的一名副手、一名女传教士和一位正遭通缉的美国金融骗子。当这四个人坐的飞机中途被劫持、迫降在雪山丛中时,他们发现这个名为香格里拉的地方竟是一个难得的世外桃源。

雪山丛中,有一个“蓝月谷”,一座巨大的宫殿耸立于中央,最上面住着香格里拉的主宰“高喇嘛”(High Lama),香格里拉会集世界各路精英,管家是一位文雅、世故的汉人,还有一位漂亮的满族小姐。香格里拉有中央供暖、俄亥俄的阿克伦浴缸、大图书馆、三角钢琴、羽管键琴,还有从山下肥沃的谷地运来的食物。

香格里拉的图书馆里面充满了西方文学的经典,收藏的艺术品里面有宋代的瓷器,演奏的音乐中竟有肖邦未曾来得及于世间公布的杰作,可以说世界文明的精华咸集于此。香格里拉的居民人人享受着现代、富足的生活,所有的西藏人却住在宫殿的脚下,他们都是伺候那些喇嘛及其他居民的仆人。除了西藏人以外,这里的人都长生不老。他们的“高喇嘛”已经活了250多岁。那位看上去很年轻的满族小姐实际上亦已经接近百岁了。

1919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美年轻人成了“迷惘的一代”,特别是英国的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他们满怀着对人类社会幸福美好的向往,积极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战争粉碎了他们对世界的希望和梦想,使他们无法再走上传统的生活道路,于是开始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可能比近几年我们所面对的金融危机还要严重,是近代以来规模最大、后果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可想而知,在战争把自己的理想粉碎的时候,又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一种精神状态。接下来各个国家出现疯狂的民族主义,最典型的就是德国的纳粹开始猖獗。第二次世界大战山雨欲来,百姓恐惧战争阴霾,饱受摧残的心灵需要在香格里拉这个宁静美好的伊甸园中得到抚慰。

可以看出,香格里拉是西方世界想要寻找的一个美好的伊甸园。

《消失的地平线》反映的是时代的思想,带有很深的帝国主义的烙印,在纯洁美好的乌托邦理想下掩盖了许多隐藏的暴行。香格里拉只是西方白人的伊甸园,而不是东方人的桃花源,更不是世界人民的幸福乐园。香格里拉居民的地理分布充分体现了这种平和的神权统治下彻头彻尾的种族等级体系,住得越高,地位就越高,像“高喇嘛”住在最顶层,是一个平和的神权政治的最高统治者。外族的喇嘛们生活在屹立于宏伟巍峨的雪山上的喇嘛寺,而种植粮食的大量土著居民生活在下面的山谷中,这些就是西藏人,他们除了会吃饭、微笑以及伺候他人外,就不会再做什么了。在香格里拉,他们是没有地位的,只是仆人。

西方人公开地声称:“我们认为西藏人由于他们所生活的海拔高度等原因,不如外界的民族那么敏锐,他们是非常迷人的民族,而且我们已经接纳了很多藏族人,但是我们怀疑他们其中能否有人活过百年。汉族人相对而言好一些,但是他们中很多人也只活了一般意义上的高寿而已。我们最好的选择毫无疑问是欧洲的拉丁人和北欧人,美国人也同样受欢迎。”从这些可以看出种族的划分是非常明显的,有很典型的帝国主义的气息。

总而言之,香格里拉是一座西方文明的博物馆,是18世纪欧洲人对于东方和东方传统文化的幻想。香格里拉是一个充满了帝国主义腐臭的地方,它是西方人创造的一个精神家园,而不是西藏人的精神家园。在《消失的地平线》中经常提到:东方人难以进行精神交流,西方人的精神苦闷和终极追求是东方人不能理解的。所以,这个保存了世界文化成果的香格里拉是西方文明的博物馆,东方文化只是装点。

1937年,著名导演Frank Capra将《消失的地平线》拍成电影,这部同名电影使得香格里拉的故事在西方深入人心。香格里拉本身的来历可能是作者灵机一动创造出来的,也可能是与藏传佛教里的香巴拉有些关系。但是现在没有证据可以说作者知道藏传佛教里有香巴拉这个传统。总之,在地图里,香格里拉是一个找不到的地方,没有办法确定。从前美国的导弹发射基地就被称为香格里拉。美国总统休假的地方,现在叫戴维营,以前也叫香格里拉。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格里拉大酒店遍布东亚,但在西方是没有的。这是帝国主义的流风余绪,目的在于重温帝国主义的旧梦。

非常遗憾的是,几年前中国云南的中甸宣布这个地方就是香格里拉。还有很多人出书证明这个地方就是香格里拉。其实,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莫须有的地方。如果把对香格里拉的这种认同作为发展民族经济的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但是从政治上讲,这是很不正确的。把云南中甸装扮、浓缩成西藏文化的一个缩影,我认为是一个不恰当的做法,这是在贱卖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内部的东方主义,Internal Orientalism,是取悦于西方,按照西方的设想制造一个东方的形象。这种倾向在近代和当代,包括电影、书画、文学作品里,都出现过。

将香格里拉等同于西藏是西方出现的一种非常典型的倾向,香格里拉变成了后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家园。这几年,西藏包括藏族文化在西方非常的吃香流行,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西藏被西方人当成了香格里拉,被整个西方世界当成了他们所期待的一个精神家园。这也是西方社会如此持久的出现西藏热的原因。实际上,大部分西方人对现实的西藏并不了解,也不关心。他们只是关心他们心灵中的西藏,或者是他们虚拟的西藏,而这个西藏,就是香格里拉的一个变种和发展。

西方人对西藏的热爱是西方“东方主义”的一个经典例证。西方人视野中的西藏与现实、物质的西藏没有什么关系,它是一个精神化了的虚拟空间,拥有西方文明中已经失去了的、令人渴望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它是一个充满智慧、慈悲的地方,没有暴力,没有尔虞我诈;藏族是一个绿色、和平的民族,人不分贵贱、男女,一律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这样的一个西藏过去没有在历史上存在过,在很近的将来也不可能出现。说穿了,西藏是西方人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他者”,是他们观照自己的镜子,是他们用来确定自我认同的坐标,是经历了工业化之后的西方人的精神超市,寄托了他们所有的梦想和怀旧之情。在这里他们的精神可以纵横驰骋,得到无穷的享受和满足。与其说他们热爱西藏,不如说他们热爱自己。

原标题:《寻找香格里拉——西方社会持久出现西藏热的原因》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蒋楚婷

来源:作者:沈卫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金融引擎全...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山东正持续深化工业经济...
新职业发布!从 AI 到低碳、...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
广东宏大:回应西藏产能情况及参... 投资者提问:紧急!请问贵公司在西藏的1.5万吨爆破产能是否竣工达产,另外考虑墨脱电站的开工,是否有扩...
伪造、倒卖迪士尼酒店房卡,33... 以80-100元收购迪士尼主题酒店住客的房卡,次日再以120-150元的价格售卖给非酒店游客,只为提...
关于2025年广东省政府专项债... 各市场参与人:2025年广东省政府专项债券(二十九期)已发行结束,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本期债券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