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等17个新职业、特种救援员等42个新工种信息,并调整变更了9个职业(工种)信息。自2019年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累计发布七批,共110个新职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为什么要建立实行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
发布新职业,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新职业、新工种。新职业的发布,能够清晰定义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岗位及技能要求,为技术应用落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明确的技能人才需求,是激活创新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基础性工作。
发布新职业,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举措。当前劳动力市场面临“有岗无人”(新兴产业招工难)与“有人无岗”(传统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新职业的发布,能够精准识别市场急需的新岗位,引导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及时调整方向,推进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需求衔接,积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有效提升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
发布新职业,是维护劳动者发展权益、促进技能增收的重要保障。新职业的发布,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技能提升方向。通过配套开发修订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高质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强化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二、新职业产生的过程以及标准是什么?
新职业是指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但现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尚未收录的职业。
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新职业信息,对征集到的新职业建议,按照新职业信息征集发布和职业分类动态调整工作流程有序推进有关工作。一是专家评审论证。组织职业分类专家和行业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听取新职业建议方答辩意见,专家组提出论证意见。二是征求意见和公示。将拟确立的新职业信息征求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并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三是审定和发布。在充分吸收采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拟确立的新职业信息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
具体讲,要被确立为新职业,须具备两方面要素:
一方面是基础要素,主要有三点。一是该职业不属于现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已有的职业,不能与已有职业高度相似;二是该职业不是临时性、公益性等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非职业性活动;三是该职业活动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要求。
另一方面是加分要素。在新职业评审论证过程中,评审专家从社会性、稳定性、群体性、技术性及独特性等角度对申请设立的新职业给予相应的分值。一般来说,得分越高、越可能被确立为新职业。社会性是指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区域分布的广泛程度,职业的组织化程度等。稳定性是指其群体和组织的稳定程度,职业活动内容及对象的稳定程度等。群体性是指现有从业人员规模,从业人员预期增长情况等。技术性及独特性是指职业(核心)技术的独特程度,职业技术统一规范程度等。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论证,决定能否成为新职业。此次发布的新职业信息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4年8月发布新职业信息征集通告,向社会征集而来的。征集期间,共收到新职业建议书近400份,经专家评审论证、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意见、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后,确立了此次发布的新职业信息。
三、近年来认定了多少新职业?这些新职业有哪些趋势和特点?
自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发布七批,共110个新职业。这些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紧紧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等要求,充分反映了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的发展。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发展加速化,覆盖范围广。在政策支持、科技驱动和市场需求拉动下,新职业发展呈现加速化态势。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新职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从这两年我部收到的新职业建议书来看,每年都在400份左右,是两年前的2倍多。同时,新职业的覆盖范围和领域极其广泛,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到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均有所涉及。下一步,预计将在人工智能、康养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领域产生更多新职业。
顺应新技术发展趋势,反映新业态变革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催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云网智能运维员等大量数字新职业。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新型低碳绿色领域和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加大,碳排放管理员、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绿色职业(工种)应运而生。群众消费升级,对生活品质、健康管理、精神文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室内环境治理员、睡眠健康管理师等服务领域新职业(工种)的产生和发展;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在线娱乐等新业态发展,孕育了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电子竞技运营师等新职业。
增加就业容量,推动产业升级。新职业特别是绿色职业和数字职业,对于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职业的规范和公布,引导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从而有效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同时,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广阔、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发展。此次发布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新职业充分体现了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有利于推动更多劳动者从事相关工作。新职业发布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逐步引导新职业健康发展,推动已成规模的低空领域新业态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四、新职业发布后将开展哪些工作?
针对新兴职业领域人才供不应求与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行业产业需求,加大新职业培育力度,在常态化征集发布新职业的基础上,激发就业增长新动能。
加快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国家职业标准是对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为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人才评价提供基本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尽快组织制定此次发布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提高国家职业标准开发效率和质量,不断完善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大力开展新职业培训。指导各地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围绕新职业等重点领域,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会同新职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充分摸清劳动者就业和培训需求,对有意愿的劳动者因岗施训,促进其技能就业。加快新职业培训大纲、教材、教学课程、职业培训包等基础资源的开发,为新职业培训提供有力支撑。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与新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强新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院校中从事与新职业相关工作的人员参加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原标题:新职业发布!从 AI 到低碳、康养,110 个职业如何影响你的就业与发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