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边角料”变身社区服务设施
创始人
2025-07-23 05:42:41
0
  •   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街道杜家街社区,闲置楼房改造为社区服务综合体。 受访者供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最近,正值暑假,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街道杜家街社区服务综合体成为居民孙小欢和孙女休闲、学习的好去处。这两年,她见证了家门口的一系列变化,这背后,得益于零星用地整体改造。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全国共有18个案例上榜。其中,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街道零星用地整体改造案例入选。当地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抓手,整体盘活零星用地,社区食堂、“口袋公园”、托育中心等不断“上新”,给片区居民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小市街道是典型的老旧城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张,停车场、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无处“落脚”,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历史遗留存量土地、房屋资源一直“沉睡”。

      2023年,自然资源部部署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四川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引领,通过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增加土地有效供给。泸州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系列政策措施,为小市街道的“蜕变”提供清晰的可操作路径。

      “通过深入调查,我们摸清了各方诉求和公共服务短板,以规划为引领,统筹考虑消化历史遗留资源,精准将各类公共服务业态布局到具体地块,规划新改建幼儿园、小学、卫生院和绿地等,打造便民服务15分钟生活圈。”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杜家街社区一栋6层闲置楼房的“变身”就是典型。通过“旧瓶装新酒”,当地将楼房改造为社区服务综合体,为片区居民提供托育、养老、文化活动、休憩等多种公共服务,解决土地闲置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两大难题。值得一提的是,这栋空楼旁边的“边角料”,也统筹改造为停车场和儿童乐园。

      如何实现各类闲置资源的“变身”?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存量房准入、审批、产权三个关键环节,试点探索确定存量建筑用途转换的7类正面清单和6类负面清单,推动存量建筑用途转换规范办理。在论证改造的可能性后,深化设计形成改造方案并提交自规、住建进行联合审查批准。

      与此同时,推动零星用地“化零为整”,试点探索将零星地块图斑纳入低效用地图斑数据库,统筹规划和集中选址,用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已整合零星用地26.5亩,有效改变了区域内土地、房屋等闲置的现状。

      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试点推进以来,试点市成都、泸州已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10.7万亩,一些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土地得到盘活利用。今年,四川进一步扩大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范围,新增绵阳、南充、宜宾、眉山,着力形成更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案例和可感可及的试点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经贸2025年高招北京本科普...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已启动!北京市本科普通批各专业组录取情...
夸克健康大模型在夸克AI搜索上... 夸克健康大模已全面集成至夸克的AI搜索中,用户在查询健康问题时,选择深度搜索即可调用。
周鸿祎解读DeepSeek流量... 驱动中国2025年7月23日消息 随着DeepSeek官网流量下滑引发关注后,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港股消费ETF(159735)... 7月23日,港股消费(159735)收盘涨1.78%,成交额1.10亿元。港股消费ETF(15973...
五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五...   五年级上学期班主任计划    文/苏粉梅    新的一个学期开始了,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的班级...